关心穷人,关心“穷人经济”,应该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职责。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少不了要关心穷人和穷人经济。“和”者,从禾从口,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者,从言从皆,意味着人人有讲话的自由。琴瑟和谐,方能奏出优美的乐章。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并不都在一个层面上。穷富差距仍很悬殊。关心穷人、关心穷人经济的指导思想仍然不能放松,更不能忘记。松了、忘了,就可能出现不稳定的大问题。这也是一篇大文章,要经济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穷人和富人,协力同心地继续抓下去,一直到理想的实现。而三者之间,尤以党和政府的责任更为重大。
所谓穷人和富人,是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和使用而言,多者为富,少者为穷,相对而言,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还有穷人。在数量上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人往往还是大多数,今天的状况,也还是这样。穷与富还有地区和时代的不同。就我国而言,东方、南方较富,西方、北方较穷,沿海地区较富,老、少、边、贫地区较穷,有的则很穷。若纵向比较,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差异就更大了。所以穷富现象,又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若穷者甚穷,富者甚富,差别悬殊则往往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无产阶级革命,等等,都是客观形势逼出来的,如果生活安定,蒸蒸日上,有谁去冒杀头的危险!闹革命时,我们讲阶级路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清敌我友,讲斗志、讲斗争艺术,那是为了要尽快取得斗争的胜利。夺取政权之后,必须要立即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经济上来,以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让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否则将会逐步失去人心。讲“穷人经济”的目的就在于变穷人为富人。大家都富了.社会会更加美好。漫长的历史还告诉我们,不认真处理好穷人经济,而让穷富差距自流发展,那将会自食苦果。封建王朝的更迭“周期率”的反复出现,都和不重视穷人经济的发展有关,这决非危言耸听。
穷人和富人,还有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都应该明确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不仅是有吃有穿有住有行,还要能吃好、穿好、住好、行好,除了物质享受外,精神上、文化上的享受,也相应得到满足,尤其是在政治上要有真正的平等。穷人们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富人们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外,要能反馈社会为他人造福,“既富且仁,兼善天下”。而党政机关的各级干部,更应该全面关心穷人和富人的方方面面,做到公正、公平,在缩小差距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发展生产,扩大就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缩小差距不动摇。同时,要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
近些年,为农民工讨工资,需要国家总理过问,虽然有效,仍未彻底解决,伤害农民工的事情时有发生。国家重视“三农”,可“三农”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不仅失地者有苦难言,还将影响子孙后代的绵延之本。“居者有其屋”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条件,国家要求多建经济适用房,可一些开发商借机发财,把经济适用房建成富人豪宅,大而洋,设备超前,穷人们只好望楼兴叹!有些小城镇与广大农村紧密相连,大马路、新豪宅、星级宾馆拔地而起,形成强烈的反差。许多城市发展旅游业,不惜重金大搞人造景点,只要搭上一点点可以借口的理由,比如出了一个古代或近代的名人,就大做文章,极尽溢美拔高之能事,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当然也包括穷人的纳税在内。产生的效益到底如何,群众不知情也很少向群众公布。一片叫好声,大都来自同僚和上下级,很难与穷人经济相联相通,还美其名曰目光长远,超前意识,认为世纪之初做了世纪之末的事情,百年以后,也不会落后。难怪有人会别有一番议论:“孙子花爷爷的钱不会心疼。”还有现在的浪费现象实在惊人、痛心:一个政府官员的用电竞相当于居民的十几倍;一桌酒席的支出可以给若干穷人过上一整年。有许多重复建设损失巨大,豆腐渣工程时有所闻,白花了许多冤枉钱。这些现象,都和关心穷人、关心穷人经济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极不相称。
谁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是要消灭三个差别吗?财富的占有和使用差别,则是三个差别的集中体现,不断缩小这个差别就是在不断缩小三个差别。一个非常现实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有的还不是小富,而是大富。这些人有其聪明才智和勇敢的一面,但也不能看不到政策的支持。政策好,调动了积极性,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先富起来的人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帮后富,促平衡。不要忘乎所以把功劳全记在自己的头上,更不可为富不仁,只顾向钱看,发大财,乃至发横财,把穷人甩在脑后,不思反馈社会惠及他人。
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发展穷人经济的工作,要深知穷人之所想所急,多做雪中送炭,为民造福的实事。经常想到穷人经济,关注民间疾苦,有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反之,脱离群众,骄奢淫逸,则会走向腐败,为官者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