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
1945 年8月,中国人民奋战八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日本天皇乞降尚未签字的当口,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和23 日十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给毛泽东三封电报,邀请他去重庆谈判。8月 14日的电报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恳盼之至。”8 月 20日的电报说:“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以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8 月23 日电报说:“承派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有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介石为什么要和谈?
毛泽东说过:蒋介石要打内战是早已确定的方针。他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变,这从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的大量事实中已经得到证明。既然他的既定方针没有变,为什么还要谈判呢?这就是事物的复杂性。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几个因素决定着蒋介石非做出谈判的姿态不可。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有了发展壮大,有了一万万人民的解放区,一百万军队和二百万民兵,这个力量,远非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可比,他不可能轻易消灭;第二,国际上美、英、苏等大国正在调整他们的相互关系,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三,蒋介石在抗战中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为了保存实力,把主要军事力量都部署在西南、西北地区,一时难以把大量兵力运到华东、华北、东北等共产党已经收复的地区,他的内战还没有部署好;第四,中国人民在经过了八年抗战,已是精疲力竭,急待恢复元气,反对内战;第五,国民党内部也有明智之士不同意内战。
鉴于以上种种,蒋介石为了拖延时间,制造假象,蒙骗人民视听,就搞和谈阴谋。据蒋介石估计,毛泽东不敢去重庆。这样一来,他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他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谈,把内战的责任推在共产党的身上;二是,如果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可以用和谈来麻痹共产党,以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这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大量事实证明了蒋介石搞和谈完全是个阴谋。他一边说要和谈,一边却给共产党、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扣了许多帽子:称共产党为“奸党”、“异党”,称人民军队为“奸军”、“叛军”,称解放区为“奸区”、“匪区”,并说共产党“不服从军令政令”,搞“封建割据”,“破坏抗战”,“危害国家”,是“人民的公敌”。8月14日,蒋介石发出第一个邀请电报,但在第二天,即 8 月15 日的下午,蒋介石的发言人就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说,共产党违反了蒋委员长给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按:即8月11日蒋介石发布的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不准向日伪军“擅自行动”,即不准接受日伪军投降的命令)。他说:“委员长之命令,必须服从,违反者即为人民公敌。”这是蒋介石公开发出的全面内战的信号。9月17日,也就是毛泽东已经到达重庆,谈判正在进行的时候,蒋介石又重新发布了他在十年内战中制定的《剿匪手本》指令各部队在“剿灭共匪”的作战中“切实执行”。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在两党谈判中,指示阎锡山集中了13 个师的兵力进攻我晋南上党地区,被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部队歼灭了35000多人。
这就是蒋介石谈判的本意所在!
毛泽东的期盼
在抗日战争的末期,中国共产党在经过了长期的胜利和挫折的锻炼,已经是一个在政治上相当成熟的党。特别是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以后,我们党在处理各种重大的政治事件上都恰到好处,游刃有余。毛泽东在去重庆谈判之前,他对全局的政治形势和蒋介石这个人,都有全面详细的分析。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就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接着,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他说“不要以为我们的事业,一切都将是顺利的,美妙的。不,不是这样,事实是好坏两个可能性、好坏两个前途都存在着……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可能性,这是一个前途。”“另一方面……从上述一切内外情况的分析看来,使我们更有信心地更有勇气地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和前途,要靠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去斗争,去争取,要准备走“曲折道路”,其中就包括了谈判。
我们可以这样说:从抗日战争胜利到新中国成立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斗争,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重庆谈判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重要的一幕。
对于蒋介石这个人,毛泽东是有深刻的认识的。1945 年 8 月13 日,也就是蒋介石发出第一个邀请电报的前一天,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演讲中说:“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石,大家知道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他的政策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八年抗战,“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面有给他守卫的,这就是解放区,就是解放区的人民和军队,我们保卫了大后方的二万万人民,同时也就保卫了这位‘委员长’,给了他袖手旁观、坐待胜利的时间和地方……‘委员长’是不是感谢我们呢?他不!此人历来是不知感恩的……总之是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要屠杀人民。”在同一个讲话中,毛泽东说:“国民党怎么样?看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毛泽东对蒋介石看得这么透彻,为什么还要冒着危险去重庆和他谈判?这也是事物的复杂性是国内外形势决定的。国际上苏、美、英等大国,虽然各有各的算盘,但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而失去他们的利益。国内人民反对战争。我们也需要通过谈判,揭露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同时,当时敌我双方仍然是敌强我弱,我们是要准备长期斗争的,经过谈判,争取一段和平时期,休养生息,也是有益的。毛泽东在从重庆回到延安,在干部会上的报告(即《关于重庆谈判》) 中说:“为什么我们愿意同他们谈判呢?我党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只要国民党的政策有所转变,我们就愿意同他们谈判,这对不对呢?这是完全对的。中国的革命是长期的,胜利的取得是逐步的。中国的前途如何,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如何来决定。”当然,如果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国民党能够接受我们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放弃法西斯统治,给人民以民主,给各党派以合法的地位,组成联合政府,也是我们党和人民所期盼的。
毛泽东正是抱着这种真诚的愿望和期盼,为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于8月28日飞赴重庆的。
但是,愿望和现实之间常常是有距离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谭若思在其所著的《毛泽东大传》中,对重庆谈判有如下的评论:“他们两人(按:指毛泽东和蒋介石)怎么可能相信对方呢?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他回到延安以后,告诉他的几位随从‘这世界上没有一条直路’。而他的重庆之行也是一条弯路,从结束国共斗争这个角度看,毛泽东不认为这次会面能够成功。”“他(按:指毛泽东)去重庆也是为了展现他的实力。蒋介石邀请他去重庆,这件事比他们会谈的内容还重要。中国——与全世界——都会因此想起蒋介石还有一个对手,这个对手统治着一亿人口,并且有百万大军听命于他。”
这个资产阶级学者告诉我们:毛泽东去重庆这件事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它展示了人民的力量。过去,蒋介石一贯地摆出一副无视共产党、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姿态,他从来不把共产党当成“对手”。他再三说:中国过去只有“剿匪”没有“内战”。但是现在,他不能再忽视这个力量了,他不得不违背他的意志,连续发出邀请,请他一贯看不起的共产党领导人(也就是他所说的“匪”)去和他平起平坐地谈判,这就把他这只“圣牛”降为了“凡牛”。这是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一个奥妙所在。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
周恩来用生命来保卫毛主席
蒋介石发来头两个电报时,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同志去重庆。但蒋介石不同意,非要毛泽东去不可,所以又发来了第三个电报,说很多急迫的大事,非毛泽东来不能立即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再不去就输了理。所以在8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决定亲自去重庆谈判,并对他走后的工作作了安排,由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
对于毛泽东的这个决定,政治局的同志都很担心,广大指战员和老百姓更是担心,不同意他去重庆。在会议上,周恩来转述了一位私塾先生所说的话:“蒋介石不讲信义,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计上心来,迭电相邀更是心怀叵测。而主席你不曾三思,贸然行事,莫非要学宋江的样子,接受朝廷招安不成……”(毛泽东点点头,佩服私塾先生的联想和比喻)周恩来继续说:“有位战士对我说:‘毛主席不能去重庆,要谈判,请他蒋介石到延安来,咱们保证和西安事变一样,有来有去。谈不成不要紧,要打仗战场见高低。’”周恩来还说:“有位老同志说着就掉泪了。他说,自从上了井冈山,毛主席就没有离开我们一步,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八年抗战,毛主席都和我们在一起,没有离开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如今,却要亲自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说什么也难以让人转过弯来呀,去那个地方,与这么一个不守信义的人谈判,太危险了啊!”听到这里,毛泽东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他说:多么好的同志,多么好的人民啊!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我毛泽东就是有天大的危险,也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呀!(以上材料引自《毛泽东和周恩来》)
毛泽东听完了周恩来谈的各方面的反映,说:看来,我们有必要向延安和解放区的广大人民说明一下中央关于和平谈判的方针,以及在谈判中准备在不损害人民利益的根本前提下做出某些让步。对谈判结果的两种可能和对策应该交代清楚。告诉广大军民没有必要为我们的安全担心,但也绝不能因为谈判而放松对蒋介石的警惕和斗争。8月 23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们说:“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些,否则就困难一些。”(引自《毛泽东传》)8 月 26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8 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和赫尔利的陪同下,同机飞往重庆。
蒋介石在给毛泽东发邀请电报的时候,说“不胜迫切恳盼之至”,其实他并不“迫切”,更没有“之至”,不过是作表面文章而已。所以,当两党开始谈判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的方案,还是毛泽东在9月2日在桂园对王世杰提出了包括召开政治会议、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给各党派以合法地位等“八点原则性的意见”为框架,第二天周恩来、王若飞交了谈判方案,才使谈判得以进行。在谈判中国民党代表讨价还价,共产党方面作出了重大让步,让出了八个解放区,军队由开始我们提出整编为 48个师,压缩为 20个师。在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让步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协议,签定了《双十协定》。
毛泽东在重庆,不仅为谈判而呕心沥血,还展开了广泛的交往活动,宣传我党的诚意和主张,广交朋友。他会见了左、中、右的各界人士。他先后会见了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接见了妇女界青年界、工商界、文化界的代表,也会见了历史上比较反动的人士,如陈立夫、戴季陶。英国的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在他所著的《毛泽东》一书中对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这样描写的:“在这段时间里,毛巡回穿梭于茶话会、鸡尾酒会、欢迎会和记者招待会间,向中立的中国人阐明中共的观点,并向这个当时作为中央临时首都的城市里的外国人作各种说服工作。他除了会晤苏联、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法国大使之外,还会见了几个国家的援华组织领导人。他将他的《沁园春·雪》的抄件交《大公报》发表……”“他告诉应招而来的外国记者:我到重庆来尽一切努力以达到和平。”“毛特别热心于会见进步的美国人,他在八路军办事处接见了威廉·欣顿和杰拉尔德·坦南鲍姆……这两个美国人感到惊奇的是,毛详细向他们评判了杜鲁门和美国的劳工运动。”“毛还会见了三个年轻的美国飞行员霍德华·海曼、艾德沃·贝尔和杰克·艾德尔曼”
在这些活动中,周恩来都陪同前往,如影随形,不离左右。他选择了“三条龙”,即陈龙、龙飞虎、颜泰龙来警卫毛泽东,每次出行,周恩来都紧挨着毛泽东,“三条龙”则分列于两侧和殿后。每次宴会,在敬酒的时候,怕人下毒都是周恩来替毛泽东喝。(材料取自《毛泽东和周恩来》)
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自觉不是毛泽东的对手,怕谈判结束“放虎归山”,就产生了软禁毛泽东的思想。但此事被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冯玉祥知道了,打电话给蒋介石,说:“蒋先生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商国是,九州尽知其诚,然而各界竟然有微词说先生有软禁毛泽东之意。这种传闻于和谈有碍,于你不利;为正视听,余等准备通过报界予以辟谣,澄清事实。不知你以为妥否?请先生定夺。”蒋介石听了很生气,知道软禁毛泽东的消息泄露了出去,只好打消这个念头。(材料取自《毛泽东 110个故事》)
巧妙安排智返延安
经过 43 天的艰苦谈判,达成了一些协议,签定了《双十协定》,毛泽东决定返回延安。蒋介石要用他的专机送毛泽东,而且交代特务头子戴笠做准备。戴笠说:“这可是放虎归山呀。”蒋介石说:“假如毛泽东在重庆出了事,我是脱不了干系的。只要他离开了山城,一切都与我无关,懂吗?”戴签心领神会。周恩来对此很为担心,立即驱车去找张治中。张说 10月11 日他要到兰州去一趟。周恩来说:“那么就让我党领袖毛先生搭你的飞机回延安吧。”张治中疑惑地问:“毛先生的回程,委员长不是安排了专机吗?”周恩来说:“文白兄,你是知道的,蒋先生也有许多难处。我党办事处的李少石事件(按:李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毛泽东在重庆时李外出办事,在车中被枪击身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张治中沉默了一会就答应了。
10月11.日下午1时半,毛泽东在张治中陪同下,安全抵达延安。欢迎的人群,热烈欢呼,欣喜若狂。在机场上,毛主席对欢迎的人群说,这次到重庆同蒋委员长会谈,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日内就要发表一个文件,叫做《双十协定》,这是初步的收获。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谈到,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就是说以后应该做的事情还多着哩!然后他让秘书师哲请张先生讲话。张治中说:“我把毛主席迎接到重庆去,今天又负责把他护送回来,这对得起大家。兄弟责任是尽到了,我也感到光荣!贵党在写党史时,不要忘了写上兄弟这一笔。谢谢大家!(师哲著《我的一生》)
毛泽东以其大智大勇结束了他的重庆之行,与蒋介石进行了会谈,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扩大了共产党在国内外的影响,展现了他个人的魅力与风采。请看谭若思在《毛泽东大传》中的描写:“蒋介石的制服笔挺合身,上面挂满了勋章。毛泽东所穿的衣服则满是皱纹,像从一大堆衣服中随意捡起来穿的。”但是,在政治风度上,“当时蒋介石是很紧张的,而毛泽东却很平静”。“毛泽东可以保持平静的原因是,他知道可以智取蒋介石,并且他也知道他所信仰的信念(个性不包括在内)会战胜蒋介石。”回到延安,毛泽东很快向延安的干部作了报告。他说:“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果然,不久国民党就背信弃义,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歼灭了国民党800 万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