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期●征战纪事●

赵京甲征战在苏中

作者:口述:赵继红 整理:徐圣明




     今年7月上旬,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寻找兴化籍革命烈士赵京甲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走过的足迹。

赵京甲,江苏省兴化市张郭乡赵万村人(现属戴南镇),1921年农历九月三十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父母双亡后,家里靠两个哥哥做茶食、扎匠维生。苦难的生活铸就了赵京甲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性格,成为一个靠近家乡党组织、有正义感的小青年。

1939年,18岁的赵京甲被新四军北陶乡党组织派往杭家堡私塾馆读书,因私塾馆靠近“野三旅”司令部,让他设法结识“野三旅”副旅长胥金城,并劝说胥率部投靠新四军。“野三旅”全称国民政府江苏省保安第三旅,在兴化县杭家堡设有司令部。旅长张星柄对胥金城非常器重和信任,军事上的事都交由胥负责。这支队伍也是坚持抗日的。

赵京甲很快与胥金城结识,进而常来常往成为挚友。由于他在私塾馆经常缺课,引起不少猜疑。他的同学张华(后担任兴化县副县长)、姜威和华岳等人知道他帮共产党做事,一直帮他打掩护。1941年,赵京甲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京甲到胥金城身边后,一边积极参加胥部的抗日活动,一边劝说胥与新四军联合抗日,并成为他与新四军苏中分区之间的联络员。从1940年到1942年,胥金城多次带部队在江都、高邮一带打日寇,将司令部设在江都樊川旅馆。其间,赵京甲被任命为“野三旅”第三期军事政训队军官,参加过昭关坝抗日阻击战和樊川抗日保卫战。

樊川沦陷后,“野三旅”将司令部迁回到杭家堡,改称“苏北挺进第七纵队”,辖两个总队、四个支队,在泰县、东台、兴化三县交界处抗日。1942年冬,胥部驻扎在郭家堡泰东河一带,常派小部队沿河袭击日伪汽艇,对日寇水上交通构成严重威胁。其间,赵京甲一边利用身为本地人熟悉地形的优势,配合胥金城指挥战斗,一边担任粟裕委派的张遗、郭深与胥金城联合抗日的联络员。

1943年春末,泰、东、兴三县的日伪军向苏北挺进第七纵队大举进攻。苏北挺进第七纵队四面受敌,不到三天就全部溃散,参谋长张焜甫殉国,一总队总指挥张良才投降。胥金城在赵京甲的掩护下,披上破棉袄,装扮成哑巴,躲过了日伪岗哨的盘查。一次,在时埝大河边,一个伪兵指着胥金城前额上戴军帽的痕迹,说胥是共军。赵京甲赶忙掏出一顶瓜皮帽戴在胥金城的头上,才骗过了日伪军。

同年夏初,逃出包围圈的胥金城在泰东河白甸一带收拢了一些残部,继续打日本鬼子。此后,赵京甲奉命离开胥部,担任了新四军戴陶乡乡长兼指导员。他的公开身份是赵万庄牙行(旧时为买卖双方提供场所、协助成交而从中取得佣金的商行)的老板,兼做粮食生意,实际上是为新四军筹备军粮、搜集情报。

1943年秋,胥金城在东台的时埝一带孤军抗日,总觉得缺乏主心骨。多年斗争实践中,胥金城认识到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是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队伍,迫切希望所部加入新四军。新四军苏中军分区的领导知道后,即通知赵京甲护送胥金城前往海安县的新四军苏中军分区。

当时,从时埝往海安的白甸一线,泰东河边布满日伪岗哨。赵京甲找了一只木船,船上装满了新割的芦柴,他与胥金城就躲藏在芦柴下面的船舱里。经过海安瓦甸北大河时,日本鬼子上船检查,用刺刀在草堆上乱戳,差点将赵京甲戳死。

赵京甲将胥金城安全送达苏中军分区后,军分区的领导劝赵京甲留在部队。赵京甲因牙行刚刚开张,工作千头万绪无法分身,说明情况后,军分区的领导为了照顾他,将他的大哥赵京汉安排在新四军联抗税所工作,负责在瓦甸余家庄大河边收税。

1944年农历月十月十七,赵京甲与邻村南甸庄的姑娘汤巧喜结婚。结婚后,赵京甲留在新四军控制下的南甸庄搜集情报、筹集军粮、扩充兵源、发展共产党员,在赵万庄周围开展抗日工作。

年底,垂死挣扎的日本鬼子从溱潼薛家庄派汉奸特工队到戴南以北一带,偷袭新四军地方武装。赵万庄南边的罗磨垛有一个叫范述安的伪乡长,多次将新四军地方武装的情报送到薛家庄,造成我地方武装人员伤亡。为了粉碎这股日伪汉奸的阴谋,赵京甲派游击队员王广汉深夜潜伏在罗磨垛,将范述安击毙。

薛家庄的日本鬼子和汉奸恨透了赵京甲。1945年2月27日凌晨,鬼子的汉奸特工队集结200多人,在队长万如却的带领下包围赵万庄,直扑赵京甲家。赵京甲出去办事刚回家,还没吃早饭,就被闯进来的十来个汉奸按住,并被五花大绑押走。

这天上午,赵万庄满街满巷都是拿枪的汉奸特工队,主街道的两边是为赵京甲跪着求情的老百姓。后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才得知,赵京甲在赵万庄过宿的消息,是该庄地主赵信雨派人告的密。

赵京甲被捕当天,是农历正月十五。赵京甲被吊在赵万庄后庙大殿的屋梁上一整天,遭受严刑拷打。汉奸逼他说出还有哪些人是共产党,他毫不理会。临近黄昏,汉奸把赵京甲押到赵万庄西头水码头,准备杀害。赵京甲对万如却说,换个地方吧,这里是老百姓淘米洗菜的地方,在这里杀了我,会让老百姓害怕。最后,赵京甲被押到庄北后庙小垛子的坟茔上枪杀了。据当时在场的村民赵观荣说,赵京甲临死前没有一句软话,只大喊:“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英雄好汉!”

赵京甲牺牲后,夫人汤巧喜一直住在南甸庄的娘家。1945年农历十月初三,汤巧喜生下一男孩,取名赵观生(后改名赵继红)。赵观生出世后,赵信雨曾多次派人上门,劝汤巧喜将儿子送到他家寄养。汤巧喜知道赵信雨是想斩草除根,坚决不从。那段日子一到天黑,她就抱着儿子,到棉花田里东躲西藏。1946年,赵京甲的二哥赵京平因积极参加土改,被猖狂反扑的地主还乡团杀害,大哥赵京汉为救弟弟前去向赵信雨求情,竟也被打死在河边。

1954年冬,戴南镇人民政府在后庙广场上召开宣判大会,对杀害赵京甲的万如却执行死刑。会上,9岁的赵观生戴着红领巾,站在台上控诉万如却的罪行。不久,赵万庄也召开公判大会,对赵信雨执行了死刑。解放后,汤巧喜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直到85岁去世。去世前几年,她将自己的经历告知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潼,请王潼帮助整理了一份回忆录。

赵京甲牺牲时,年仅24岁。他没有等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那一天,也没有享受到儿子出生时的喜悦。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只有与夫人订婚的信物,以及从事地下工作时的一些布告、文书。这些遗物不仅激励着赵家后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激励着所有共产党人像他那样,生当为人民,死亦作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