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期●随感录●
富而仁才能和谐
作者:乔建忠
记得去年5月《新民晚报》刊载过一则消息:在贵州山区支教的大学生徐本禹被评为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后说:“我希望能带着那贫困山区的孩子来北京看一看。”当晚,看过这期电视节目的北京转业军人张晋川联系了12位战友,大家自掏腰包凑了8万元钱,让徐本禹教过的30名学生游览了北京,帮助徐本禹完成了这一夙愿。
看了这则消息,既为这些幸运的山区贫困学生而高兴,为这几位转业军人的爱心和善举而感动,同时又未免感到纳闷。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家产达百万美元的富人超过了23 万人,我想这其中肯定有人看过或知道这则新闻,但遗憾的是,这些富人们竟然没有一人慷慨相助。
不久前,笔者去过云南省楚雄州自治区所属的姚安、武定、双柏县,深深被那里的贫困景象所震惊。那里许多小学生每月的伙食费只有10元钱;一个学期的学费虽仅200元,但许多学生无力承担,不得不辍学。回来后,我把这些情况如实向浦东新区的老干部作了介绍,没有半点动员捐助的意思。但老同志们说:“我们过去吃苦,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让下一代过上好日子,有饭吃,有书读。但由于地区差别,我国现在还有许多地方很穷,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于是,老干部们拿出微薄的养老金,捐款4万余元,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此举经新闻媒体宣传后在社会上激起很大反响,居住在浦东高桥镇的台胞孙慧英女士,将平时节省下来的 10万元钱,寄给了云南姚安县教育局,资助了 107 名学生上学。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这期间也没有发现富人们乐善资助的踪影。
因此我想,中国的富人们恐怕离慈善家的称谓还很远。据报道:“非典”期间,中华慈善基金总会总共才收到 770万元捐款,其中只有一个是资产超过百万的富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企业在工商注册的超过 1000万家,但有过捐款记录的不超过十万家,百分之一都不到;每年收到的捐款,70%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看了这组数据,不知我们的富人们作何感想?
富而仁才能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希望我国的富人们都能献一点爱心,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更好地为民办善事,为社会积德,为国家分忧解难。
美国钢铁大亨卡耐基说得好:“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如果一个人守着财富死去,是最可耻的。”此诺值得富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