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期●采珠●

陈毅论中原突围

作者:

  
  中原突围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是党中央、毛主席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战略决策。1946年7月15日,党中央、毛主席在给郑位三、李先念等同志的指示中,高度评价了中原突围战役,指出:“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晋城高干会议上,一些人却只看到丧失根据地和损失,批判新四军五师某些领导的“单纯军事观点”,有的甚至说过去五师的政治路线都是错误的,于是就助长了本已存在的互相埋怨、互相指责的失败情绪,有的诿过于人。结果会议开了60天,只好无结果而散。后来豫鄂陕军区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二纵队重返中原时,陈毅同志根据毛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指示,于11月上旬在淮阳地区给连以上干部讲了话,从战略全局上充分肯定了中原突围的重大胜利和新四军五师部队的重大贡献,才把大家的劲重新鼓了起来。
  陈司令员在讲话中阐述了当前全国解放战争实行战略进攻的形势和我军在反攻中的战略任务,指出我军今后斗争方向,同时针对某些干部的问题,进行了恳切的说服和教育。陈司令员在讲到中原突围时指出:中原部队处在华中战略重镇武汉的外围,加之处境孤立,一旦内战爆发,实行战略转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走。如果日本投降时,你们马上就走,无论是东到华东解放区,或北到华北解放区,都可以大摇大摆地离开那里。但是如果那样,你们对革命的贡献就不大了。当时中央决定你们留在那里,并命王震等同志率领三五九旅由湘粤边北上,命王树声等同志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和王定烈等同志率领的豫中八团由河南南下,在桐柏山地区与五师汇合。三支主力组成中原军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牵制着蒋介石主力部队30万达10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的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没有你们的牵制,这30万蒋军主力,无论压在哪一个的头上,都是吃不消的。蒋介石不是说过,他要把共产党赶到大青山以北吗?我敢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很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那样,中国革命形势就大不同了。突围以后,中原部队转战豫西、陕南、鄂西北牵制蒋军24个整编师,对保卫陕甘宁边区和保卫延安,对配合各个解放区作战,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司令员接着说:你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对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突围的艰苦战斗中,虽然受了一些损失,但仍保存了主要力量,这就是很大的胜利。你们知道什么是英雄吗?英雄就是那些遭受过挫折和失败以后,还能站得起来的人。历史上的曹操可以说是英雄,赤壁战败,只剩27骑逃回中原,后来重整旗鼓。我们党和毛主席是英雄,胜利地领导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损失很大,但是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一年多的解放战争,现在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原部队也是党的一支英雄部队。你们就要重返鄂豫边区了,我是来给你们送行的,希望你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多打胜仗。
  最后,陈司令员充满豪情和信心地说:中国革命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战略形势总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我军长期处于防守地位。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战略进攻,蒋介石再也没有力量打我们的“翻天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日子肯定是不太远了。
  (摘自陈右铭<万里烽火·千里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