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位79岁的老党员,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华西的今天
在童年的记忆中,华西人的形象是缺吃少穿,走路打晃;华西人住的是“竹阁阁,泥垛垛”的茅草棚,遮不住风,挡不住雨。当年全村138户人家,有125人当长工、做童养媳、去讨饭。“穷够了!”三个字浓缩了华西村解放前的苦难历史。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华西村从此换了人间。我们华西人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断创业,昔日的华西村竟变成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生产发展”上,我们从当初的无企业、小企业,发展到拥有8大公司、70多亿元固定资产、40多项“全国第一”的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去年,华西实现销售309亿元。今年要保证销售350亿元,力争实现400亿元,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销售总额2000亿元。我们还规划在未来五年中,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在“生活宽裕”上,老百姓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全村人家家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3辆小轿车,有100-1000万的资产。在“乡风文明”上,我们已成为“全国文明村”。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共同发展,组成了一个总人口超3万人、面积超30平方公里的大华西。全村人心所向,一呼百应,文明富裕,社会和谐。在“村容整洁”上,华西早在2001年就在全国村级单位中首家通过了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论证,被誉为“中华环保第一村”。今后,华西还将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亿元,在山北搞好“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使大华西形成“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新格局。在“管理民主”上,华西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制度管人,人管制度”,不断加强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厂务公开,甚至家庭财产公开,使华西成为文明富裕、稳定和谐的小康社会,呈现“车看华西处处美丽,船看华西工业腾飞,山看华西一身正气,步行华西健心壮体”的繁荣景象。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要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争取干到80岁,始终把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因为,历史的发展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共产党,我吴仁宝只能从当年的放牛娃变成放牛翁,华西村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要和新一代的华西人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一辈子热爱党,一辈子心向党,一辈子跟党走!
(作者系全国著名劳模、原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