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东进黄桥,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当年我们为了迅速建立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在泰兴采取了如下行动。
通过减租减息发动群众,组织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当时我任县委民运部长兼青年部长。我父亲是一个小地主,为顺利开展减租减息,我在本乡佃农会上问大家:敢不敢到我家中减租?大家一致表示“敢”,于是我带了几十个群众,一齐到我家中找我父亲要求实行减租。我父亲同意减去1940年秋季田租的数字,当场倒粮。群众非常满意。接着又跑了几个地主家,取得了减租的胜利。群众放起鞭炮,欢呼庆祝。其他几个区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照样也取得了减租斗争的胜利。
接着在霞幕圩中学召开全县参政会,吸收了不少民主人士和教育部门的知名人士和少数工农兵代表与会。会上听取了当时新四军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同志的形势报告。朱克靖早在北伐时,就任军的政委,他的讲话受到大家热烈欢迎。这次讲话的还有泰中教师刘伯厚,他是国民党左派老党员。他在讲话中批评了国民党的一些错误,也得到大家的欢迎。这次会议在黄桥地区中上层和教育界人士中影响很大。会议选举刘伯厚为议长,我和陈六中为副议长。以后又建立了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对抗日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1年春夏之交,分区叶飞司令亲自带领武装去泰兴姚家埭敌伪据点打死日本鬼子20人,活捉2人。这件事更加振奋了人心,广大群众笑逐颜开。
1941年夏季,日寇集中力量向苏北地区新四军军部进行“扫荡”。我分区部队为了牵制敌人的进攻,在泰兴县组织了一次对泰兴城的佯攻,同时攻克了古溪等几个据点,迫使日军不得不抽出兵力回师南下。
当年冬季,泰兴各地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共动员1000多人参加主力部队,出现了很多母亲劝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
1942年春夏之交,鬼子集中500多人,还有伪军1000余人,在我们泰兴路南地区组织“实验清乡”。我们加强了路南区的武装斗争和除奸斗争,打击了一些奸伪分子,迫使敌人撤离了我们路南两个区,取得反“清乡”胜利。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斗争相持阶段的两年,是敌我斗争最复杂、最艰苦的两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英勇奋战,开拓前进,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感慨颇多。我今年已九十有一,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现在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发扬当年抗战的光荣传统,建设好强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