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在正面战场上的最高将领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张自忠将军。毛泽东主席题词“尽忠报国”,朱德书挽“取义成仁”,周恩来著文称“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他作战勇敢,曾在喜峰口、卢沟桥、保卫临沂、台儿庄战斗中,一次又一次让大和魂哭泣。其部队被誉为“最优秀部队”,其防区被称为“模范战区”,老百姓称他是抗日名将、“活关公”。
(一)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早年就读本村私塾,1905年考入临清县立中学。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4年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蒋介石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张自忠任该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各要塞进犯。宋哲元委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他率二十九军与敌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打出中国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长。1937年3月,张自忠以冀察平津军政工商考察团团长身份赴日本考察。此时,适逢名古屋展览会开幕,原定张自忠作为中国官员前往剪彩。展览会对面是伪满洲国办事处,建筑物上挂着伪满国旗。张自忠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侮辱,拒绝剪彩,并向日方提出抗议。后日方取下伪满国旗,张自忠才参加剪彩。
“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平津局势变得极为复杂。日军向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发出“紧急通牒”,要他和第三十七师撤离北平;宋哲元则要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职务,以求自己“金蝉脱壳”。不久,日军侵占北平,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与日共同反共。张设法借故拒绝,先称病躲进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继藏入美国朋友家中,后又化装逃到天津外国租界,辗转到达南京,终于脱险。
(二)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五十九军,张自忠任军长。1938年3月,号称日寇“铁军”的坂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后,进至鲁南军事要地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的第四十军的5个团。庞部与敌血战数日,渐渐不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第五十九军增援临沂。张自忠得令后率部星夜兼程赶到临沂北郊,随即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他抱定拼死决心,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活,虽生亦死。”日本第五师团被迫放弃正面攻城,转对五十九军作战。双方短兵相接,伤亡惨重,有人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坚持战斗,并激励将士:“战争的胜利,决定于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既然同敌人干上了,我们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拼命干一场,不打败敌人誓不罢休!”深夜,五十九军向敌发起空前猛烈的攻击,拼杀至凌晨,胜利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同日庞炳勋抓住有利战机,率部猛袭日军侧背,有力配合了五十九军的正面攻击。经三昼夜血战,日军第五师团终被我军击溃。此役,计歼敌4000余人。据史料记载,日军以载重汽车运回莒县尸体约一百余车,来不及运回就地掩埋者达七八百具。
在帮助庞炳勋取得临沂城保卫战胜利后,1938年3月21日,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向费县集结,欲进击日本第十师团左侧背。坂垣征四郎突闻张自忠部他调,忙纠集残部,调派援军,向临沂发起猖狂反攻。庞炳勋以疲惫之师孤军应战,被迫退守临沂以东。蒋介石获知临沂战局紧急,即于23日致电张自忠,命五十九军速返临沂。当晚10时,五十九军回返临沂,全体官兵浴血奋战,给敌军以极大杀伤。29日,中国援军二十军团骑兵团和五十七军三三三旅先后到达临沂。30日,张自忠下令反攻,日军溃退,师团长坂垣征四郎落荒逃命。这是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张自忠自此声誉鹊起,被提升为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不久又提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2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亲自率2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三十三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田地区的三十三集团军所属第一三二师等部阵地进攻, 双方激战7昼夜,一三二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以挫败敌人。他调第一三二师第三五九团(另配1个营),令其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一举端掉日军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计歼敌1万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襄东大捷”。
自此张自忠受到日军的敬畏,被他们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中国老百姓也美称他为“活关公”。
(三)
1940年5月初,敌人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扼守襄河与敌对峙。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带领手枪营和七十四师,从宜城窑湾渡口渡过襄河,奔赴河东战场。这是张自忠第四次过河督战。15日拂晓,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赶到方家集截击由襄阳沿汉水南下的日军,向人数比其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15日夜,张自忠率七十四师两个团及特务营突出重围,向钟祥开进,以阻止日军大部队渡河西进之企图。16日拂晓,日军独立混成第十八旅团以优势兵力,攻占罐子口两侧高地。鏖战至午时,张自忠身边仅余不到千人。官兵士气旺盛视死如归,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附近山头得而复失4次。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这时西渡汉水, 或东撤大洪山,均可脱离险境。但张自忠从全局出发,坚持截击,阻止敌人渡河西进,虽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至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数百官兵。跟在张自忠身边的手枪营士兵一面冲上去抵挡日军,一面高喊:“总司令快走!总司令快走!”此时日军更加紧了围攻。战至下午4时,部队伤亡殆尽,张自忠身边只有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几人。张自忠临危不惧,泰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日军步兵已冲至跟前,多处负伤的高级参谋张敬举枪击毙数名日军,被蜂拥而上的日军用刺刀捅死。张自忠身中七弹,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壮烈殉国。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二千余名官兵亦全部战死。
凶残暴虐的日军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他们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致军礼。日军从一个市镇通过,百姓们得知那具蒙着白布的尸体就是张自忠将军时,不约而同地涌到街道上,跪下失声痛哭。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任第五十九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经查看,张自忠将军全身共伤八处。医疗队将遗体重新擦洗,作药物处理,殓入楠木棺材,举行了庄重的祭奠仪式。将军遗体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宜昌民众闻讯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全城宠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枢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磅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
沦陷区人民得知张自忠牺牲的消息后,人们冒着危险暗中举行追悼仪式,举国上下形成一股颂扬张自忠、痛斥投降派的声浪。中国共产党对于张自忠将军的牺牲深为震惊和痛惜。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参加了公祭。
张自忠虽死,但他永远活在生前所在部队三十三集团军将士的心中。在三十三集团军的士兵手册上写着:“是谁杀了总司令?此仇不报不是人!”他们悲愤地高唱着复仇之歌:“海有枯,石有烂,死了也不忘南瓜店!”半年后的1941年1月,张自忠将军的部下在湖北当地奋力出击,终于将围困张自忠部的日军第十八旅团山武彦少将击毙,为张自忠报了仇!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几度拨款,重修重庆北辞梅花山张自忠将军陵园,以及南瓜店张将军殉国处纪念碑和衣冠墓,并专门修建了一条将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公墓联成一体的四华里盘山公路,以方便人们参观凭吊。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业绩和告慰英灵,特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