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先验的,它是在党组织的培育下,在抗击日伪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本文着重就军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培育作一概述。
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为党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
早在1935年底,党的瓦窑堡会议决议中就明确提出这样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一切在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党在各方面的工作。并强调指出,要吸收经过考察的工人农民与革命知识分子。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党的组织路线开始摆脱了左倾关门主义的思想桎梏。随后,在1938年3月,《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明确地阐释了打破党内在发展党员中关门主义的倾向,提出要大量吸收革命的知识分子入党的基本观点: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与乡村中的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
据统计,到1939年底,整个八路军、新四军的党员数量,已由抗战前的3.5万人扩大到14万多人,各主力部队中党员的数量占部队总人数的30%到50%左右。这就使军队在迅猛扩大的同时,党员队伍得到了相应发展,也为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对于奸细混入的警觉性也决不可少”①,指出:“‘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这才是正确的方针。”②于是,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既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既反对关门主义,又要克服‘拉夫式”的做法”。军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指示,从而使发展党员工作开展得更加积极而慎重,达到了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加强党员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早在1937年8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作出《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就提出“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使每个党员的政治水平高于非党群众,在思想发展上保持党的模范作用”。
1、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化军队党员的军魂意识。在这一时期中,为适应特殊、复杂的社会环境,军队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这一重大课题来进行。八路军、新四军各级党组织自始至终重视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党不仅注重在思想上强化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的观念,以及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的观念,而且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保证了党在人民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1937 年8月1日,中央组织部和总政治部分别作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先后在八路军、新四军中设立军委分会,师以上成立军政委员会,师团及总部和师的直属队组织党委,旅营组成特别小组,连队设党支部,统-领导各部队的工作;在抗战过程中又恢复了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这些规定对于当时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以及强化广大党员的军魂意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开展形势教育,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敌后战场进人严重困难阶段以后,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各级党组织把教育党员干部全面认识当前形势,坚定战胜困难信心,作为部队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军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党员、干部并通过他们对整个部队进行深人的形势教育,讲清党和军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敌情,克服侥幸轻敌思想;从帝国主义本质揭示日军所固有的弱点,说明党和军队完全有能力、有办法克敌制胜。随着教育深入,全军党内认识更加统一,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根据地斗争中进一步发挥了模范作用。1942年11月6日,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又专门发出《关于巩固部队政治工作指示》,强调部队发扬艰苦奋斗、忍饥耐寒、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精神的同时,应关心和爱护战士,提倡党员、干部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照顾战士的切身利益,注意解决他们的困难。 根据这些指示,广大共产党员、干部还把战场上的“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加进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内容,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3、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党员党性觉悟。抗日战争期间,全军各部队广泛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活动,并对党员提出严格要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大家认识到革命英雄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时代、新社会的产物,是革命者致力于革命事业的新事物,也是共产党员党性觉悟的表现。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在战斗、训练、生产、工作及学习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八路军、新四军中的很多战斗英雄都是共产党员。即便在生产与群众工作中也是一样,如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的劳动英雄中,共产党员就占80%。
4、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学习,提高新党员的思想素质。由于抗战中大量发展党员,党员队伍中新党员数量激增。据总政治部1940年统计,八路军、新四军中的新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为此,1939 年6月,总政治部专门发出了《关于新党员教育的训令》,决定对党龄在一年及一年半以内之新党员举行有计划大规模的训练,使新党员懂得“共产主义最初步的知识”和“共产党员的责任”,以提高军队中党的组织的质量。同年7月10日,总政治部又发出《关于党的工作的训令》,再次强调目前党的工作的基本方向,是“巩固党强化党的工作,加强党内教育”。要求各部队力求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党的纪律,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作用,不单纯追求党员的数量;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健全支部,建立领导骨干,大批培养党的积极分子上;加强党的阶级教育与实际生活锻炼,举办训练班、代表会,活跃党的民主生活。根据总政治部指示,部队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普遍加强了对新党员的系统教育和党的实际生活锻炼,先后编写了(《新党员训练大纲》、《党员课本》、《党员须知》等党的基本知识教材,开办新党员训练班。经过锻炼和培训,广大新党员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针对党员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思想作风整顿
整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在抗日战争时期成效卓著,军队各级党组织也不例外。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新四军中有些党员干部滋长了向党闹独立性、搞个人英雄主义、打骂士兵、侵犯群众利益、违犯根据地政府法令等错误倾向。据此,1939年4月30日,八路军军分会在《关于目前战争形势与我军任务的训令》中严肃指出:对于近期来暴露出的许多严重现象,必须警觉全体同志的深刻注意,必须健全党的生活,加强政治教育,进行思想整顿,以克服各种不良的作风与习气。在整训中,各部队在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与统一战线政策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党员特别是干部的思想作风整顿,对于存在的山头主义、军阀主义作风和不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许多部队还运用党内、党外民主的方法,对个别作风不好的党员、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处罚了违纪党员。
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军队各级党组织遵照中央《决定》精神,围绕着增强党性问题,开展了学习和整顿,进一步纠正了军队: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
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军队各级党组织也积极投身其中,并和全党-样,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次延安整风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克服了存在于党内的教条主义、 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思想作风,从思想上纯洁了党员队伍,加强了党内外团结,进一步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 ②:引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