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期●卷首语●
上海新四军老战士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抒心声
作者:萧南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于10月21日召开会长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并联系实际进行了讨论。研究会会长阮武昌主持了会议。
与会同志首先领会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认为这是一次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宏图的重要会议,是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重要会议。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作出的新部署,是指导今后五年各项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最新体现。
与会同志满怀激情回顾了“十五”计划的巨大成就,认为在“十五”不平凡的五年中,我国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风暴,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5年平均增长8.8%。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越太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更是鼓舞人心,举世瞩目。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十一五”规划制定和实现的根本保证。与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但现在有些地方不顾人民利益和群众负担,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贪大求洋,大肆兴建各种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浪费国家大量钱财和资源,违反了人民的意愿。老百姓批评这些地方官是“吃自然的饭,砸子孙的碗”。类似这些现象,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于国计民生是何等的重要。与会同志在谈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时,指出现在有一些宣扬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片面强调市场机制,反对宏观调控,实质是鼓吹私有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误导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五中全会所作的《建议》说明中强调指出:“任何国家都有宏观调控,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又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的时期,搞好宏观调控尤为重要。”这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是一个明确的警示。
与会同志认为,五中全会及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如对目前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等等,内容丰富,含义深刻,需要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要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与会同志认为,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继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去夺取“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对于经历过战火洗礼,具有政治智慧和执政经验的老战士老同志来说,今天虽已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然怀着灼热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尽己所能,积极发挥“五老”的作用。特别要关注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的集中宣传教育之后,继续抓紧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要大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老同志们在晚年能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贡献,是大有意义的事情。
(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