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中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个学校—贯重视德育教育,拥有极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使《大江南北》杂志在校园中有一席之地,1999年12月9日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学校,向校长推荐这份杂志。由于当今社会,为了各自的目的到学校要求他们订这订那的人太多了,对我的到来,也误认为是为了弄点香烟钱而开展的“乞讨”活动。因此,他对我说:“你年纪这么大了,还干这个事,老朱英德高望重竟牵头搞这个事,不值得,有损你们的名声。”我对他说:“《大江南北》杂志是夏征农、胡立教等老同志离休后建议创办的。办刊的宗旨决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通过这份杂志作载体,系统地宣传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这是一本在改革开放年代始终坚持革命精神,没有被污染的杂志,是老同志的知音,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这份杂志可以在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一些作用。老朱英90多岁了,但他十分关心向青少年宣传革命传统,决不是为了弄点香烟钱。请校长同意订1份试试看。”他看在我们老同志的面子上,订了1份。到2003年,这个学校的订数上升为6份。今年8月8日,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召开“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大江南北》杂志社联络站工作会议”,常熟市中学被邀请参加会议。会上,该校分管德育教学工作的副书记发了言,赞扬这份杂志在学校德育教学中的作用。今年9月27日,当我登门征订2006年度《大江南北》杂志时,他说:“这份杂志我每期必读,的确是一份教育青少年的好杂志。她用生动、真实的革命历史故事激发学生们的革命激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而贡献力量。2006年度我们订32份。”
从订1份到订32份,说明了《大江南北》杂志在这个学校里已起到了作用。这个学校的领导如此重视这份杂志的作用,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今年72岁了,决心在晚年,把《大江南北》送到更多人的手中,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