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一二·九”运动亲历者施平同志
今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当年毛泽东同志曾热情赞扬“一二·九”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七十年岁月过去了,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亲历“一二·九”运动的施平同志。
风起云涌的“一二·九”运动发生时,正值青春年华的施平同志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四年级的学生、校学生会主席、杭州市学生抗日救亡联合会主席。而今,施平同志已94岁,作为一个经历近一个世纪革命风云的老共产党员,重温那段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他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生逢其时地被冲上了浪尖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发动了旨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一二·九”运动。学生们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12月10日下午,上海报纸传来了北平“一二·九”的紧急消息,时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生产系四年级学生的施平(当时名施尔宜)与很多同学在阅览室读到这个紧急消息。群情激愤的同学们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建议立即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声援北平同学。全校师生员工都沸腾起来了。当天晚饭后,浙江大学全校师生在文理学院礼堂召开了声援北平学生的大会。施平一进会场便高声地说:“我们浙大是杭州学生的带头人,我们要团结一致!”他的讲话得到全场的鼓掌响应,并被大家一致选为大会主席。于是施平在台上宣布大会正式开始,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援北平学生救亡行动。同学们发言十分热烈,激愤,把“九·一八”以来郁结在心中的愤怒统统倾吐出来了,最后大会通过五项决议,大意为:
(1)通电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支援斗争到底;(2)通电全国学校,呼吁一致起来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3)联合杭州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于十一日(即第二天)在湖滨体育场举行全市学生救亡大会,会后举行大示威,大游行;(4)发起组织杭州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统一领导全市学生的抗日救亡工作,掀起抗日救亡高潮;(5)立即统一组织学生自治会,领导全校学生的抗日救亡工作。
就在这次大会上,施平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工学院杨国华同学为副主席。会后,在施平的召集下,学生会立即着手落实大会通过的五项决议。同学们不顾疲劳,不肯休息,兴奋地投入到各项准备工作中。11日下午1时,“杭州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抗日游行示威大会”在湖滨体育场准时召开了。大会由各校代表组成的主席团领导,施平为执行主席。在会上,各校代表相继发言,愤怒指责国民党自“九·一八”以后四年来倒行逆施,造成东北沦陷,华北又危在旦夕,亡国惨祸迫在眉睫的局面。会场内不时爆发出响彻云霄的口号声。无数市民层层围绕着会场,学生大会实际上成了全市市民大会。大会通过决议后,开始示威游行,主席团全体成员带头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游行队伍走遍了全市的大街。在国民党省政府、省党部门前,学生高呼口号,坚决要求立即出兵抗日收复失地。当时在全国第一个起来大规模响应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便是由施平等学生领导的杭州“一二·九”运动。风起云涌的爱国学生运动为杭州的革命史写上了浓重的一笔。回顾踔厉风发的当年斗争经历,施平同志不胜感慨地对记者说:“在国难当头的‘一二·九'时期,学生充当着时代的先锋,他们的奋起代表着全民族的觉醒和希望。我生逢其时地被冲上了浪尖……”
当局被迫答应学生提出的三项条件
施平同志紧接着告诉记者:游行示威后第二天,各校派出两名代表到浙大开会,成立“杭州市学生抗日救亡联合会”,他作为浙大代表当选为学联主席。学联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如何领导全市学生救亡运动,使之进一步发展。但学联的活动受到了当局的层层阻挠,国民党封锁了所有省属学校,学校之间的电话被切断,特别是浙大,打出的电话一律不通,住校的学生不准外出,还对学生的家长进行恐吓等。为此,学联决定号召全市学生于12月 21日齐集在杭州火车站,占领火车到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然而,爱国学生的行动受到了重重阻挠,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司令宣铁吾于20日下午带领便衣特务特地到浙大向学生宣布:不得占领火车站,不准到南京去,学生要“安分守己”云云,并扬言说什么“不能置之不理”。为防止反动军警深夜来校抓人,施平事先已建议大家当晚不要睡在自己的铺位免遭不测,他自己则到从未去过的一年级学生宿舍休息。果然不出所料,21日凌晨,在反动校长郭任远的指使下,大批国民党军警特务在学生训导员的带领下到各学生代表铺位抓人。反动军警抓走了12名学生代表,还到处查问:“你们的学生会主席施尔宜住在哪里?”在同学们的掩护下,施平换了衣服混出了宿舍这才没有被抓走。其时,学校大门已被军警用铁链条锁上,学生们冲不出去,而且学校已被层层包围,还架上机枪对准大门。
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平一方面安排一部分同学佯攻大门,大队则掉头打开了一道平时很少有人走的边门一涌而出,按原计划经庆春路到达火车站。其时车站上没有火车,站长也躲起来了。天渐渐亮了,还下起了雨夹雪。施平与学生们站在冷冰冰的铁轨上,阻断了交通,在雨雪中坚持了整整八个小时。然后学生们向到火车站与学生谈判的国民党省政府秘书长提出了谈判的三个条件:一要承认学生的行动是爱国行动,立即将全部被捕学生送回,今后不准再到学校抓人;二要承认杭州学联的合法性,解除对各校的封锁;三要开放新闻自由,不得封锁杭州爱国新闻。学生们一致表示,三条得不到圆满答复,誓死不离开火车轨道。当局被迫接受了学生的三项条件,随之凌晨被捕的12位学生代表平安地被送到了车站。省政府秘书长黄华表代表省政府和省党部向浙大师生表示道歉。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平站到站台上向全体同学宣布学生会的决定:全体同学整队离站返校。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伪自治!”“对日宣战!”的口号声中,学生队伍整齐地撤离车站返校。
返回学校后,学生会立即召开了全校学生大会,作出了“赶走对学生实行法西斯专政的校长郭任远和进行无定期罢课”的决定。在学生的压力下,反动校长郭任远被迫向教育部提交辞呈。经教育部来电,几天后,郭任远便灰溜溜地“休假”了。
断然拒绝蒋介石的要求
浙大从1935年12月10日开始的抗日救亡运动,驱逐校长,全校罢课,一个多月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36年1月20日,教育部特给浙大发来电报,说学生施尔宜、杨国华鼓动学潮、打乱学校教学秩序,应立即开除学籍。布告才贴出,就被同学们撕碎。学生会就此立即紧急召开全体同学大会。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坚决不承认教育部错误的命令,主席和副主席不能离校。施平和杨国华当场表态继续任职。
1936年1月21日,大雪初停,寒气逼人。上午八时左右,由于形势所迫,蒋介石带着保安司令宣铁吾等人亲自来到了浙江大学。蒋介石到校后,立即在校长办公室要学生会正副主席施平和杨国华去见他。
施平和杨国华到了校长办公室,蒋介石让他们站在那里,并气势汹汹地指着施平说:“施尔宜,你鼓动学潮,破坏了学校秩序,你要马上恢复学校秩序,恢复上课!”施平当即回答他说:“我们抗日救亡,要求政府抗战,要求政府罢免郭任远,是爱国爱校的,是全体同学的意见,要我恢复上课,我办不到!”蒋介石打断他的话大声吼叫:“你是学生领袖,领袖说的话,下面就要服从!”面对蒋介石的淫威,施平仍然平静地重复刚才说过的话:“我办不到!”
两天后,蒋介石又派车到浙大,把施平和杨国华两人接到西湖边他的“澄庐”别墅中进行了第二次谈话。这次谈话,蒋介石一改第一次见面时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唱起了白脸。他先与施平他们拉起了“家常”,问他俩是哪里人,还说什么父母把他们送进大学是很不容易的,要好好把书读好,这才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云云。叙完了这些“家常”,蒋介石这才转入正题,对他俩说:“你们俩都是优秀青年,前程远大,要好好读书,听说你们还没有复课,回去后一定要照我的话办。’
施平和杨国华从“澄庐”回到学校后,立即召开了全体学生代表会议,代表们一致表示,不管蒋介石唱红脸还是唱白脸,仍然继续罢课,一切按原计划办!
第二天,教务长惊惶失措地来到学生会办公室对施平他们说,蒋委员长发怒了,还下了命令,要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立即离开学校,否则马上解散浙大!当时,施平和杨国华等爱国学生考虑到蒋介石是国民党掌握党政军大权的“最高领袖”,又是专为浙大学潮而来,下不了台他怎肯罢休?如果他一意孤行解散浙大, 这对学生和学校都很不利,为此决定先来个“缓兵之计”——他俩先离开学校,但仍与学校保持联系,学校继续罢课。
两三天后,蒋介石已“满意”地离开了杭州,施平和杨国华重又回到了学校。到了3月份,蒋介石终于向施平等爱国学生妥协,正式撤换了浙大原校长郭任远,并按照爱国学生的要求,任命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竺可桢到任后,就通知施平恢复学籍,同时让施平补考,并补发毕业证书。
其后,施平离开了学校到上海,参与了在党的领导下由浙大和北平学生联合首先发起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全国学联)的工作,并担任了全国学联的执委,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当年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振臂疾呼挺身而出的学生领袖施平同志,自1938年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了中共浙江云和县工委书记、庆元县县委书记等职,1941年转入苏中抗日根据地担任地方党政领导工作,坚持敌后斗争。全国解放后,他历任中共华东局青委副书记、华东团工委副书记、代书记、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常务副主任等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风雨洗礼,而今施平同志虽已近期颐之年,但仍保持着当年的革命热情,十分关心中华民族的昌盛繁荣。在记者采访时,谈及不久前我国成功圆满地发射并回收“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他动情地说:“这是科教兴国的一个有力证明,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位革命老人切中肯綮之言,也是对后来者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