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期●青少年绿洲●

勤俭应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

作者:束华琴 崔鹤同

  
  
  
  上海市2003年试行的《中学生守则》,曾把国家颁布并实施了20多年的《中学生守则》中的“生活俭朴”条款删去,今秋将正式施行的《中学生守则》又明确写上“勤俭节约”,《小学生守则》中也写上了“勤俭朴实”。学生守则是学生立身处世的行动指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将“勤俭节约”又重新写进学生守则,这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然而,近年来,在小富即安、小富即阔的不良思想支配下,一些人错把消费变浪费,互相攀比,奢华成风,直把节俭当寒酸,并且严重地影响到青少年。于是,平时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动辄一掷千金。有的学生尽管家庭拮据,也全然不顾父母的艰辛,照样出手阔绰,令人揪心。
  诚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是理所当然的。这并不等于可以铺张奢侈,更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那种比豪摆阔之风,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损害了他们纯洁的心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这是非常重要又迫在眉睫的大事。
  要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一是要抓好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历史上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和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其次,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平时,抓紧抓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孩子珍惜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在这方面,家长、老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做到习惯成自然。其三,要教育孩子懂得点“经济学”,指导他们理财,从而进行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学会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