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期●纪念上海解放55周年●

以史为鉴温故知新

作者:范征夫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位我熟悉的中年记者登门访问,他说,现在许多青年人不了解上海解放这段历史,更不了解当时解放接管的重要经验。你是1949年5月跟随陈粟大军南下,参加接管工作的,想请你谈谈这方面的历史和体会。这次谈话我把它分成“奇迹”、“借鉴”、“监督”三个小题目,现分述如下:
  奇迹
  问:你是上海解放接管亲身经历的一位历史见证人,在你的记忆中,当时最难忘的印象是什么?
  答:尽管时光流逝,上海解放和接管已经55年,在我的脑海中,有两大“奇迹”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一是军事上的奇迹。上海当时是个600万人口的大城市,是旧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固守上海的国民党军队有8个军20万人,配备飞机120架,军舰30余艘,还有坦克等重武器,并有4000多个钢筋水泥碉堡。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当时向蒋介石保证,他们部队可以死守上海6个月,吹嘘将把上海变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然而在我第三野战军第九、第十两个兵团,近40万人东西钳击下,只花了16天时间(从5月12日起到5月27日)就将固守蒋军全部打跨,歼灭15.3万多人,其余几万人渡海逃命。是役,我军伤亡17000多名。以这样小的代价,换来这个大的军事胜利,在军事史上是不多见的。陈毅司令员根据毛泽东主席“最重要一点是否可能完整地保存上海这个城市”的指示,形象地提出解放上海是“瓷器店里打老鼠”,决定不用重武器攻城,以保全上海不受破坏,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陈毅在5月23日对主攻市区的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说:“你们马上就要攻打市区了,一定要军政全胜,一定要把人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陈毅还在丹阳对我们接管干部说:“对上海商店工厂密布的东方大城市,我们单纯从军事上占领,只是一个小胜。假如稀里哗啦,乱轰乱打,就可能把城市建筑和工业生产打烂了。现在,我们就要进入建设时代,破坏城市等于破坏自己取得的胜利!”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党我军把广大人民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由于把这个城市保护好,这就为建设上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是政治上的奇迹。解放军部队进城以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特别是不住民房睡马路,使上海千千万万老百姓既惊讶,又敬佩,称解放军为“王者之师”。我军进入市区之后,在地下党同志及广大群众配合下,做到电灯照常通明,道路基本畅通,商店迅速开张,工厂逐渐复工,人心始终安定,社会秩序正常,中外许多舆论均大加称赞,连美国《生活杂志》也不得不承认“各项消息指出一个历史性的事实,国民党的时代消亡结束了。”我们南下干部 7282人和上海地下党干部 8665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接管了国民党成百上千的机关和单位约30万人,许多旧机关人员赞扬接管干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没有出现国民党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上海时“五子登科”的现象。
  问:你认为解放上海最伟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毛主席曾说过:“我们进上海是中国革命过一难关,它带有全党全世界性质。”陈毅同志在丹阳号召“全党全军准备来过好这一关。上海革命胜利,中国革命也就解决了。”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的一篇社论《祝上海解放》,指出:“上海的解放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士的欢呼,这是因为:第一,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第二,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定了民族独立的基础。这两种情况,使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上海解放所作出的英明决策和对人民作出的贡献,不能忘记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烈士和负伤的指战员啊! 
  借鉴
  问:上海解放、接管取得了这样伟大的胜利,造成军事上和政治上两大奇迹靠的是什么力量?
  答:从根本上说,是靠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靠华东局、总前委的正确领导;靠“三野”司令部的正确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靠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靠上海地下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广大群众的热情配合与支持;特别要指出的是靠广大干部、战士自觉地模范地遵守纪律,没有这一条,上述几个“靠”就不能贯彻执行,上海战役的两大“奇迹”就不可能出现。
  1949年5月10日陈毅同志给我们做报告时头一句就开宗明义地说:“今天主要讲的是入城纪律和在上海要注意的事情。”他强调指出,“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前奏,是见面礼,入城纪律搞不好,入城政策要走弯路。”当时上海老百姓一开始对我们的政策并不十分理解,相反还存在一些误会,这是由于国民党长期反动宣传造成的;但当亲眼看到了解放军指战员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用重武器攻城,看到解放军进城以后不住民房而睡马路,这两个实际行动使他们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我党我军当时靠良好的纪律,赢得了上海600万人的心。
  我们强调入城纪律是吸取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及国民党抗战胜利后“劫收”上海的反面教训的。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奋战十八年打倒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朝。可是他们产生了严重的骄傲和腐败现象,一时间文官武将花天酒地,纪律败坏。不久吴三桂带了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军被迫退出北京,土崩瓦解。早在1944年3月,毛主席为了防止重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失败的覆辙,就批示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刊载,并列为全国整风学习的参考文件,要大家引以为鉴。1949年3月21日,党中央机关从河北西柏坡迁往北平,毛主席又对周恩来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笑答:“我们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学李自成,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两位伟人的谈话语重心长,他们都思考着即将执政的党如何以李自成失败作为前车之鉴。毛主席在另一次讲话中,还深刻分析了李自成失败的教训。他说:“至少有两条是致命的。一是居功自傲了,一是队伍很快腐化了,终日沉迷于陶醉和享乐之中,纷纷然、昏昏然,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了。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引以为鉴。”接管上海的多数干部,在抗战后期,学习过毛主席批示及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在丹阳时反复学习了“三野”司令部颁布的《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其中就有“不去腐化嫖女人,不学傻瓜刘宗敏”的警语。由于普遍打了这个“政治防疫针”,所以解放军进入上海,没有重蹈李自成失败的覆辙。
  陈毅在1949年9月3日向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郑重指出:“中国人民的眼睛是亮的,上海人民的眼睛也是亮的,拿事实比较,很公道的,今天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军的纪津,人民致府的廉洁,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空前的!”
  监督
  问:今年是上海解放55周年,也是甲申360周年,对照历史经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答:尽管各个朝代军队、政权以及政党阶级基础和性质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凡是适应时代潮流,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必然生气勃勃,兴旺发达;凡是违背时代潮流,站在广大群众对立面的,必然遭到失败和灭亡的命运。这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古今中外,概不例外。但共产党和历史上其他政党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它懂得历史唯物主义,有一副清醒的头脑,能进行预防和调节,避免发生严重的问题,上海接管成功,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问:但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较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答: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早就指出,严重腐败问题如长期不解决,是个事关亡国亡党的大问题,我们决不能轻视。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办法就是1944年1月毛主席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解决历史兴衰周期率的一段话,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我们今天应该“温故而知新”,强调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社会主义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把党内民主搞好,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应按照宪法规定,真正实现它最高权力机关的规定;人民政府应按照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办事,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政协和民主党派真正切实履行其职能,发挥参政作用。这样不仅社会主义民主会有新的发展,而立法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就能有实效。
  问:你对我国反腐败信心如何?
  答:我对我国反腐败既存在忧虑,更充满信心。前一时期腐败现象在有些地方有蔓延之势,尤其是腐败人员职务有所上升,其危害之大,是十分明显的。但我并不因此灰心,因为反对腐败问题已引起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非常关注,而且制定颁布了《党内监督条例》、《党内纪律处分条例》。我认为只要中央真正下了决心,没有办不好的事,像“文革”那样严重错误,中央都能把它纠正过来。应该承认各级党组织,各级司法部门,其中好的单位,好的人总是占大多数,腐败分子总是占极少数。邪不压正,只要坚决执行中央两个决定,反腐倡廉必有大的起色。我们还要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是十分痛恨的,他们会积极检举、揭发配合司法部门工作。这给腐败分子造成极大的压力,也给我们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监督力量。我深信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一定能够战胜猖獗一时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