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对中国抗战史的宣传和研究,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是我们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的根本内容,今天会上好些发言讲得很好,我不重复讲。我想着重讲讲另一方面,在海外,有一批反华势力,包括日本、台湾的,正是以歪曲、篡改中国抗战历史,来诬蔑共产党、攻击新中国,而且又和台独分子、法轮功分子勾搭起来,一唱一和,十分猖狂。因而,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加强中国抗战史的宣传和研究,这既有重大政治意义,同时又是一场捍卫真实的抗战历史的斗争。这也是我们推进伟大的民族复兴、民族团结的一项神圣的责任。以下我想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1、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对中日战争史的歪曲。这十多年来,我们已进行过反复不断的斗争,我想,这种斗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我们已经揭发了日本的一批内阁成员、政界要人和各种右翼分子,从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到制造钓鱼岛事件等一系列的卑劣行径,其根本点,就是否定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甚至荒唐到否定“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等残酷暴行。也有一些披着学术外衣的所谓史学家制造种种谬论,什么“正当防卫论”、“历史必然论”、“多国侵略论”、“日本败于美国而未败于中国论”,以及把侵略改为“进入”,把投降改为“终战”,又反对所谓“谢罪”外交等等,这些都必须对之进行更深入的批驳。在我们国内,前些时也出现过丑化和改写“沙家派”英雄形象事件,最近还有《夹缝时代》,它竟然把我国的抗日战争称为“排外”,这种对于抗日战争、抗日英雄的污辱,难道是曾经惨遭日寇疯狂、残酷屠杀的中国人民所能容忍的吗?
2、我再讲讲海外的一批反动分子对中国抗战历史的歪曲。我在上世纪90年代后几次去美,深感到这种荒唐言论、恶毒攻击愈来愈嚣张。有个从大陆出去的名叫辛濒平的人(曾是作协会员),去年“七七”期间在好多次会上,大发所谓“共产党破坏抗战”的谬论。此人被一家法轮功所办的华文报纸吹捧为“著名历史学家”。在辛所写的著作中,把蒋介石封为“民族英雄”,又攻击“中共有意不参加当时的抗日战争,并利用国民党抗日,积蓄力量,拖抗日的后腿”。而在法轮功所办的这家报上,吹嘘此书“仅在美国就销售了五千本,许多华侨几十本甚至上百本地买来寄给朋友,带到大陆”。这些虽是虚张声势,但也不可低估这个冒充“学者”的欺骗与毒害。而这种歪曲抗战历史的反共言论,在美国其他一些“七七”纪念会上,也有多处出现,却很少遭到正义之声的驳斥。对于这种状况,我确实感到极度的沉重和痛心。
3、近几个月来,我集中阅读台湾出版的一批有关中国抗战史的出版物,大多是比较有名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品,读后我的心情感到沉重。这些著作的出版从上世纪60年代起,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时间上过了几十年,但基本上还是一脉相承的“老调”,重复着半个多世纪前蒋中正、何应钦那套反共滥调和歪曲历史的资料,对于中国人民和敌后战场横加诬蔑和攻击,并声称所有大陆出版的抗战史著作“全是政治宣传品”,“几乎找不到一本学术著作”,等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集中攻击中共在抗战中“违反军令、政令”,“保存实力,争夺地盘,制造摩擦”等等,把敌后战场的艰难苦战贬为“祗是起了打打‘麻雀战’的作用”,这类毫无历史知识的歪曲、攻击,难道能称为“学术著作”吗?由于两岸长期分割等种种历史因素造成思想认识、学术观点上的差异,固然也应加以理解,但是,那种完全不顾事实的历史偏见以至反共谬论,就令人十分痛心了。因此,从两岸人民的同胞情谊和民族感情出发,我认为更有必要采取忠于历史的科学态度来加强对抗战史的宣传和研究,这应是两岸历史学家共同担负的神圣责任。
4、最后我谈一点外国学者和国际友人有关中国抗战史的著作(包括已在国内翻译出版的)。我在海外时,接触了一些外文书,只是少量的,而且也读不懂,仅限于看看标题。一个突出的印象是,这类著作中对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极少了解,甚至完全无知。如有关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人多以提到几次大的会战为限,几乎是不提中国抗战,最多只列上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次会战,如淞沪、台儿庄、武汉等等,看不到有关中国敌后战场的介绍和论述。有一本美国出版的大部头著作《二次世界大战名人录》,列入作战双方几百名军政人物,中国的则只见蒋介石、毛泽东两人。再一点,则是受到国民党和国外一些反共人物长期歪曲宣传的影响,以及各种西方观点的影响,在国共关系上存有种种偏见和误解,把共产党看作是“争夺地盘”、“扩充势力”、“破坏统一”等等。但同时,我也看到有一些比较客观、公正的著作,特别在40年代至战后初期出版的外国学术著作中,也有不少可贵的资料以及比较客观公正的观点。如《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文版)是一本比较客观又有一定研究深度的学术著作。有些关于中国抗战史的著作,按重庆和延安两个中心并列论述,也比较符合当年中国抗战中两个战场的历史特点。还值得重视的,有一批外国友人当年在敌后地区直接参与过抗日战争或作过访问,他们写了回忆录,提供极其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去年底在国内出版了《罗生特在华手记》,这位奥地利医生、反法西斯战士,曾在新四军、八路军直接参加战斗长达十年,在当时断断续续写了大量日记,这批日记在他回国后长期失落,前几年由他女儿找到后,先在奥出版,极为震动,奥总统专门致信祝贺,称之为“奥中友谊的象征”。在中译本中,刊有胡锦涛同志的祝贺信。与该书出版同时,又在北京办了展览会。此外,又如 1944年时曾访问延安的美国观察组及外国记者团的有关访问和调查报告,参加过当年侵华战争的人用自己亲历揭发日军暴行的一批著作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希望今后在对中国抗战史的深入研究中,对国外各类著作能更好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