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万中原同志的相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叶。那时他离休不久,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孤岛少年》面世。此书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中小学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在朝鲜战争50周年前夕由黄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后来这部作品荣获杭州市的五个一工程奖。这两部小说,都融入了作者自己生活经历的影子,是他自身参与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抒发。《战士的真诚》是万中原同志离休20年来所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此书是他对于解放一江山岛的这场著名的战役进行详细采访后的产物。40多年前他就写就了一部旧稿,今天出版的书,是他站在一个新的文学高度上,对旧稿进行修改补充的结果。
他的小说还是运用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 是在现实主义的典型论和真实论的叙事模式之中来进行创作的。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他的创作是把责任意识、现实政治的功利目的放在了小说创作内涵传达的首要位置之上,其好处是主题明确,好读易懂,浅显明白。以《战士的真诚》而言,我以为,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支撑着这部作品:
其一,作品中充满着一种真挚的促人奋进的淳朴情感,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的一份真诚的大爱之心。整部作品就是一曲对于英雄主义的高昂礼赞。这种对于大我之爱的抒发和颂扬,无疑是显得十分难能可贵的。
其二,作品所抒发的这种情感,处处都与祖国的强盛统一,民族的生死危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无私无畏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责任心。作品透过人物作为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健康向上、促人奋进的大爱大恨和大智大勇。这种充满社会责任意识的写作,是某些只知道描写小我小爱、小情小感,甚至是热衷于宣泄消极颓伤意绪、个人的物欲隐私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其三,50年前的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军军事史上的一次光辉的成功战例。而这部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正是从一个局部,以文学的笔触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某些历史场景,是对于我军优良战斗传统以文学方式的一种直观反映,也是为后人了解当年这场战役状况开启了一个窗口。因此,我以为,作品除了有着非常突出的现实和美学意义之外,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着历史的实证和史鉴的意义。
(作者为浙江省作协评论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