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期●老区巡礼●

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

作者:李阳

革命老区江苏淮安市流均镇地处里下河地区射阳湖畔。20世纪90年代初,流均镇党委根据境内河网密布的有利条件,发出“走水路奔小康”的号召,农民纷纷走进绿草荡,开发水产资源。当时淡水产品价格高,又好销,但从1998年开始,水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螃蟹从当年的200来元500克下降至30多元500克,小商贩又压级压价,农民增收有了一定的难度。1999年,流均镇党委采纳了农副产品经纪人赵文美的建议,把分散的“提篮小卖”单个大户组成“联合舰队”闯市场,并由赵文美领头联合10个股东,联络150名营销大户、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成立流均镇农副产品经纪人联合社,入股资金共120万元。联合社成立以来,坚持自愿入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股分红和按劳取酬相结合的原则,越办越兴旺,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现在联合社已发展到17个股东,256名社员,股金增至800万元,187人取得了农民经纪人资格证书。
  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由赵文美联合营销大户合股兴建流均水产品批发市场,兼销粮食。同的,联合社还在南京、上海、杭州、常州等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并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传递水产品价格和供货信息,拓展了城乡农副产品市场。由此,联合社的产品运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年交易量达3万多吨,网络销售8000多吨,全镇年成交额2亿多元。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拓展经营,联合社下设水产技术服务站,并举办技术培训班,从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聘请专家讲课,向社员养殖户传授知识。技术服务站引进养殖新品种,推广黄颡鱼养殖、龙虾养殖、河蟹池塘套养鳜鱼及伊乐藻栽培等技术。2001年流均镇获得了绿草荡牌万亩无公害水产品、无公害大闸蟹和万亩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证书,大大提高了该镇水产品、大米的市场竞争力。水产技术服务站和养殖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派技术人员定期到塘口检查、诊治鱼、蟹病并提供鱼、蟹病防治全程服务。水产技术服务站由于工作出色,被省水产局评为“江苏省十佳水产技术服务站”。同时,联合社还投资兴办绿草荡水产制品厂,引进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技术配方,生产无亚硝酸盐的低脂肪、高蛋白、无公害嫩爽食品。水产制品厂年加工腊鱼500吨,带动了100多户社员养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联合社的良好运作带领社员实现了共同富裕。17个股东购置了6辆桑塔纳轿车和5辆货车,每个股东户年均纯收入9万元以上,户户住上了200平方米左右的楼房。社员户一般人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比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1倍,达到了全面小康的农民收入水平。其中有52个贫困户入社后,由原来人均年纯收入1000多元上升到6000多元。农户魏友春因病成为特困户,一家4人住在小土屋里。他申请入社后,社长赵文美以联合社名义为他担保贷款3.5万元,同时为他提供技术服务。他养殖30多亩鱼、蟹,人均年纯收入由560元增加到6200元,住上100多平方米的楼房。他激动地说:“联合社使我全家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好穿好的小康生活!”赵社长说:“我是共产党员,当了社长,就不能只顾自家奔小康,要联合股东先富帮后富,引领全体社员全面达小康!”


上一篇:雨丝风片下一篇:托起经济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