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期●读者*作者*编者●

《大江南北》是我的良师益友

作者:佟道庆

江苏高邮市计生协会名誉会长佟道庆:据说,目前国内综合性杂志期刊有数百种。伴随自己的爱好兴趣,我曾浏览过一些综合杂志,但一经接触便铭刻在心难以忘怀者,首指《大江南北》。
  《大江南北》引导我再读中国革命史,时时提醒我不要忘记过去,扎扎实实地走好自己人生路。参加工作后,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读过《社会发展史》、《联共(布)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百多年的民族斗争史。然而,读那些书的时候,受年龄、阅历和思想水平所限,认识上总觉浮浅,记住的只是一些条文结论式的文字。而《大江南北》为我继续学习中国革命斗争史,补上了更为生动、更为具体、更直观的革命斗争史课。每期杂志都有思想内涵深刻、时代观念鲜明的好文章,读后总让人深思和难忘。例如邓小平同志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和《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党的“骆驼”人民的“骆驼”——纪念开国元勋任弼时百年诞辰》(2004年4期)、《保民何惜血沾衣——战上海的历史启示》(2004年5期)、《叶飞将军与沙家浜》(2004年6期),还有杨振宁博士的《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中华民族的崛起》(2004年6期)等等,这些血火交融的史实书写的文章,读来让人荡气回肠,令人振奋,催人向上。这是一般刊物上难见的好文章。
  《大江南北》引导我深刻了解新四军军史。我是1951年3月从睢宁中学参加军事干校入伍的,当时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步兵学校属华东三野苏北军区。那时太年轻不懂军史,也许课堂上讲过根本没记住,直到脱下军装多年后回忆那段军旅生活,才忽然自问:“我曾经服役过的团队是从哪里来?一路上经历了什么样的硝烟战火?立下了什么样的丰功伟绩?”我回答不出,这成为我心中一个不了的情结。直到有一年,我步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像翻读英雄“家谱”一样一厅一厅看下去,一页页读下去,忽然出现我熟悉的团队名字,一阵狂喜,我原来也是新四军的后代,也曾是这支铁流中的一名士兵。读了《大江南北》以后,对新四军军史的了解更系统、更深入了。我还发现,还有这么多依然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们,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在继续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继续发扬民族精神、不忘革命传统奔走呼号。这些老同志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更应该以《大江南北》为教材,把弘扬革命理想,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勇于批评错误观念的旗帜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