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末,因毛纺业勃兴及羊毛价格上涨,英国新贵族用栅栏和沟渠圈占农民的土地,把耕地变为牧羊场。被圈地区的农家住房拆除,农田被毁,致使农民破产,沦为乞丐和流浪者。史称“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早成历史。然而时下又出现了另一种“圈地”现象。乘坐客车,沿徐宁(徐州—南京)高速公路行驶,透过车窗,放眼观之,公路两旁用砖块垒砌的“圈地”,几乎随处可见。据说,这些“圈地”的主人,大多是一些筹办工业和第三产业 (其中不少属“招商引资”的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一块块“圈地”里,有的厂房竣工多年,却看不见烟火,听不见机器声;有的厂房建了一半后又停了下来,成了“半拉子工程”;更有甚者,不少“圈地”里不见厂房和人影,只见长有半人多高的荒草。这种“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圈地”现象,造成了大量土地长期闲置的惊人浪费,痛哉!惜哉!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国土面积不足世界的 1/14,而人口则超过了全球总人口的1/5,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人均数的 0.323。因此,珍惜土地,遏制浪费,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令人欣慰的是,目下,我国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已逐步走上正轨。据报载:不久前,山东莒南县国土资源等部门对建设用地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依法查处包括“圈地”在内的闲置用地;江苏泗洪县国土资源等部门实行土地集中上市和公开、公平、公正出让。并规定,必须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和用途开发。凡不按合同开发建设,违规建设或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执法得力,收效显著。该县连续4年经营性用地无一宗“圈而不用,长期闲置”的现象。
昔日“圈地运动”已不复存在,今日“圈地”现象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