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期●老区巡礼●

传奇式的儒将

——读《开国上将叶飞》

作者:陈辽

新时期到来后,为开国将帅们写传记文学,已成了文学领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老作家王昊、克史专工中比文献出《十飞》)便是中较为出色的一本书。
  叶飞 (1914-1999)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一名上将。他投身革命前,即已读完四年制中学(相当高中)。 叶飞出生于菲律宾,他的生母是菲律宾人。生母教过叶飞一年英语,后来他回国上学时英语课相当轻松。养母把叶飞当作亲生儿一样抚养,培育了他与艰苦作斗争的品格。叶飞说:“我是由两个母亲抚育成人的。”这一独特经历,造就了叶飞与众不同的性格。时代召唤叶飞参加革命,1928年下半年,他就加入共青团。1930年7月,叶飞被捕,在死囚狱中经受了炼狱的考验。出狱后他十八岁即投入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表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出身的闽东区领导人心明眼亮的特色。他很有策略思想,通过争取大刀会,打开了闽东革命斗争的局面。在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斗争过程中,闽东地区始终坚持红旗不倒,并保存了一支千余人的独立师,这在八省游击区中是稀见的。叶飞善于从敌人报纸上、从各方面情报中判断形势,在1935年冬即“深深感到抗日救亡斗争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预示着中国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到来”,完成了以阶级斗争为主到以民族斗争(抗日)为主的思想转变。叶飞待人处事总是从大局出发,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有人曾向陈毅打小报告,无中生有地说叶飞讲过江南(指陈毅)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爽直的陈毅打电报给他:为什么说江南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陈毅是怎样反对中央的?叶飞收到电报,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怎么会无事生非弄出这样的事情来呢?但他冷静一想,这种事在电报中很难说清,准备过江去向陈毅当面汇报。直到陈毅与叶飞在老叶庄夜话,才冰释前嫌。解放战争初期,叶飞率领的新四军一纵队在鲁南与蒋军作战。是叶飞及时发现地方主义在解放战争中的危害。为此,叶飞向陈毅建议:“不要受各方牵制,集中三个纵队兵力在手里,就有办法寻求战机,歼敌一个旅或两个旅,否则,兵力不集中,什么仗也打不好!”这个问题,直到山野、华野两个指挥机构合一,陈毅被中央任命为司令员兼政委后才得到解决。“文革”期间,叶飞受冲击,周总理了解叶飞宁折不屈的性格,怕出意外,报告毛泽东后,把叶飞送到北京保护了起来。叶飞在北京被“看管”期间,硬是读完了《马恩全集》,仅《资本论》就读了三四遍。接下去又读《列宁全集》。
  围绕着表现叶飞的独有性格,《叶飞》浓墨重彩地描绘、叙写了叶飞的传奇人生。
  叶飞传奇人生之一:1933年11月,叶飞遭受福安特务队刺杀。杀手先后向叶飞连打六枪,叶飞身中三枪,左脸颊、胸部、手臂三处中弹,血流如注。敌人以为他已经死去,走了。叶飞拼着全身力气终于爬出险境。叶飞胸部的子弹,一直伴随他度过66个年头,逝世后才取出。
  叶飞传奇人生之二:1934年3月,叶飞突然收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陈之枢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回福州。谁知陈之枢那时已经叛变,他是引诱叶飞自投罗网。叶飞到了福州,幸亏交通站的丁立山及时告诉他这一“大情况”,叶飞才逃过又一劫。
  叶飞传奇人生之三:1936年7月,当时搞极左的闽浙临时省委,以“分裂省委"的罪名,宣布开除叶飞、阮英平(闽东负责人之一)的党籍;以“社会民主党”的罪名杀害了浙南特委书记郑宗毓。接着,又对粟裕下令,趁与叶飞见面的机会,把叶飞逮捕,押送省委。粟裕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里写道:“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扣押了起来。”作了自我批评。当时叶飞如被押送到省委,也难逃郑宗毓的命运,但在押送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押解叶飞的人在逃跑前向叶飞打了一枪,子弹穿过叶飞的左腿。在国民党军队“抓活的”嚎叫声中,叶飞强忍伤口剧痛,冲向悬崖,往下跳去,意外地被挂在离地面七八米的一棵大树上,得以死里逃生。
  叶飞传奇人生之四:在1940年6月的郭村保卫战前,面对李长江13个团的疯狂进逼和顶头上司陈毅“切不可在郭村御敌”的电报,他认为这一仗关系到新四军在苏北能否立足和发展,必须打好这一保卫战。他在挺进纵队和苏北特委领导人的联席会议上说:“陈司令员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他不在这里,而且他只到过吴家桥,没有到过郭村,不了解这里的地形、群众条件和敌情。我们前线指挥员了解情况,要敢于独立负责,这才是真正对陈司令员负责!对党负责!”叶飞决定:“打!”在他指挥下,我军以一个多团的兵力粉碎了李长江指挥的13个团的进攻,从此新四军在苏北打出了威风,站稳了脚跟,开创了苏中抗日新局面。
  叶飞传奇人生之五:作为闽东独立师的领导人、新四军六团团长、“江抗”、挺进纵队、新四军一纵队的司令、华东野战军一纵队司令、兵团司令,叶飞指挥或参与领导了梹木臭岔伏击战、夜袭浒墅关火车站、火烧虹桥飞机场、驰援半塔集、保卫郭村、决战黄桥、宿北战役中“置之死地而后生”、鲁南战役中爆破显威力、莱芜战役中钳敌四万起了“决定作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七十四师、鲁西南战役中歼灭区寿年兵团、飞跃天堑、夺取淞沪、直取福州、解放厦门等战斗和战役,称得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叶飞能武也能文,人文素养深厚,兴趣爱好广泛。他除了任福州军区司令外,还兼任省长、省委书记;其后,又出任过交通部长,中国海军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管华侨事务,说他“兼将相”并不过分。这就为王昊、王纪一提供了审视和描写叶飞的广阔天地,多角度、多侧面审视和表现叶飞。《叶飞》写叶飞在三年困难期间,大胆提出“自由一季”,即让每户社员向生产队借种一亩地,有条件的可以超过一亩地,谁种归谁所有,深受农民拥护,缓和了困难局面。作者写叶飞在任交通部长时贷款买船,到1978年底,我国各类船舶增长到880余万吨;写他倡议并批准香港招商局开发经营蛇口工业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写叶飞高屋建瓴,建章立制,为中国海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写叶飞心里装着海外赤子三千万,落实侨务政策,改革侨务工作。于是,一个“兼将相”、能“文章”的文武全才的“开国上将”,神采奕奕地矗立在读者面前。
  《叶飞》作为一部优秀的将帅传记文学,还在于它不为尊者讳、贤者讳。1949年攻金门失利,作为兵团司令员的叶飞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此次金门战斗的失利,究其原因,主要轻敌、草率、急躁”,他深刻作了检讨,请求党中央、华东军区给他处分。中央军委在电文中指出,“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陈毅回答:“现在的问题不是处分什么人的问题,而是接受经验教训。”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都没有给叶飞处分。但这反而使叶飞把金门失利视为他一生最大的心中的痛,“满脑子想的都是积极准备再攻金门,立功赎罪”。金门之战失利,后来金门却成了套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脖子上的一条“绞索”。所以,在1958年的炮击金门之战中,毛泽东让叶飞与彭德怀一起指挥了金门炮战。叶飞自己说:“懂得毛主席‘绞索政策’的奥妙,那是在1958年炮击金门之后。”
  将帅传记文学《叶飞》写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传奇式儒将叶飞,这对总结我党我军的历史与进一步繁荣传记文学的创作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