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期●专稿●

南隧北桥上海直通崇明岛

作者:向明生

世人瞩目的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崇明县陈家镇试点城镇建设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上海与崇明的长江天堑,将变为坦途。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隧桥工程,隧桥建成后,上海从浦东五号沟驱车30分钟,便可抵达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崇明岛。
  崇明地处西太平洋沿岸中点、上海北翼的长江口,素有“东海瀛洲、长江门户”之称,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和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面积1225平方公里,人口64万。因受长江天堑阻隔,上海至今没有一条连接崇明岛进而沟通长江以北地区的陆路通道。目前,崇明岛和上海市交通联系仅靠轮渡,通行能力低。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崇明的开发将作为继浦东开发又一战略重点。崇明越江通道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上海与崇明岛乃至长江江北地区交通不便的状况。21世纪初的崇明岛将凭借特殊的岛屿格局,近便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土地资源四大优势,在上海城市整体布局中发挥后发效应,有利于拓展上海市的城市空间,发挥上海龙头作用和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满足长江南北两岸往来交通需求,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的需要。
  规划中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接上海郊区环线,过长江南港水域,经长兴岛再过北港水域,止于崇明岛陈家镇,联接陈海公路,全长25.5公里。经过对隧道和桥梁多种方案比较,专家们认为,崇明与上海间,由于长兴岛居中,又把长江水域分为南港、北港两个水系,南港水系水深流急,大部分船只都在此水道航行,而北港水系,由于水流缓慢,由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较多,为自然水深航道,通航要求相对较低,综合地质、水文、河势、通航等建设条件的论证,工程最终确定“南隧北桥”的方案:以隧道形式穿越南港水域(隧道长约8.9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以技术成熟的斜拉桥形式穿越北港水域(斜拉桥长约10.3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长兴岛陆域及两端接线公路长约6.3公里。全线在浦东五号沟郊区环线、长兴岛潘园公路及崇明岛陈海公路各设置互通式立交,长兴岛设服务处,全线按上海的隧道和桥梁设计最宽的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在交通流量上保证沪崇隧道畅通。
  规划中的南港隧道为国内最长隧道,也是世界上最宽敞的盾构隧道,直径为15.0米,超过由荷兰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直径14.87米的隧道。
  规划中的北港桥梁,主航跨径为670米,超过上海已建的任何一座大桥。比东海大桥主通航孔还宽200米,3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及5万吨级散装货轮,能同时在大桥下交汇通过,这就把崇明、宝山、浦东、南汇联成一体。最终与崇启大桥相连,接上江苏宁通启高速公路,打通了上海与江苏的沿海大通道,实现了跨越长江天堑的最终蓝图。从而以沿海带动沿江,进而辐射到南通、泰州、扬州、苏州、镇江、常州、无锡、南京、舟山,构成了九市四区(县)的长江口经济带。
从地理上看,“长江口”地区九市四区(县),位于我国“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它们分布于长江南北两岸,南临杭州湾,紧靠太湖,拥有密集发达的公路和水运交通网,水陆空优势得天独厚,是中国重要的综合物流基地之一,也是国际经济资源进入中国腹地的“门户”。长江隧桥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口经济带提上一个新台阶,使长江口经济与上海更加融合,更便捷地参与国际市场、信息的分享和竞争。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兴建,对崇明本身更是赢得一次发展的机遇,崇明将有一次重整河山,脱胎换骨的新生。去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也曾亲自登上崇明岛视察,对上海提出的把崇明建成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岛的规划给予了肯定。国务院对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的确定,无疑吹响了上海城市建设北上崇明的序曲。
  在崇明岛面临大开发之际,首先应了解建立综合性生态岛的价值。传统的价值观认为,自然界的水、空气、土壤、山脉等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偿的馈赠,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自身价值。在“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生态无价、环境无价”这种理念误导下,人们对空气、水、土壤、岩石这些自然资源毫不珍惜,肆意使用。在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付出重大代价以后,人们终于开始告别“生态无价、环境无价”的旧理念,而树立“生态有价、环境有价”的新理念。崇明拥有上海最好、最美的自然环境,它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以及无污染的土壤,使整个崇明岛像一只巨大的氧气袋,说它是上海的“绿肺”一点也不过份。
  崇明岛建设目标是:建成国际高标准的以森林、水系、湿地、田园风光为主体的森林花园岛。大力推进崇明生态森林的建设,规划森林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将超过新加坡和加拿大等世界一流绿化地区。
  大力整治全岛水系,形成“—环五湖二十九河”的全覆盖格局,“林溪间杂”将成为崇明自然环境标志性特征。
  维护好东滩、北滩一系列滩涂湿地,营造鸟儿“温馨驿站”,使它成为鸟类生活乐园。目前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保持原始状况最大的一块湿地。它位于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中点位置,每年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西伯利亚迁徙的大量候鸟都会在这里聚集。据统计,这里鸟类种类有265种,其中国际间迁徙鸟类184种,途经候鸟几十万只。成群结队的白头鹤、东北鹤、黑鹤、白枕鹤、黑脸琵鹭、白琵鹭、灰鹤、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都选择崇明东滩作为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下一步,将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物圈完整性的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东滩国际湿地公园和东滩示范性的东南亚最大的候鸟保护区,让游人观赏。
  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持续有机生态农业的转变,促进城乡居民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环境良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的生态文化转型。由此,这里洁净的土壤价值将与日俱增,崇明的绿色食品将会名扬天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疗养培训业、会议会展业,使之成为面向西太平洋沿岸的最适宜旅游休闲和度假居住的场所。
  在城镇建设中,重点建好隧桥工程入岛登陆处的陈家镇,它将被建成崇明东部岛屿的经济中心,成为上海与长江北岸经济腹地直接沟通的桥头堡。随着崇明一长兴—横沙三岛联动规划贯彻实施,陈家镇开发建设对崇明生态岛的建设乃至上海未来发展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建成,崇明岛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规划,到2020年,崇明将建设成为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岛,一个集森林花园、生态住宅、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海上花园”,—个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示范岛区,并力争建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亮点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