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期●抗战历史知识窗●

抗日战争十四年大事记(七)

作者:晓寒

  
  

  1943年

  2月

  2日  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是役全歼德军总数达33 万人,俘虏德军9.1万余人。
  17日  日军集中2.4万余人,向苏北盐阜地区大举“扫荡”。遵照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指示,新四军第三师以一部兵力配合游击队、民兵,坚持内线斗争,同时以另一部兵力在外线攻袭敌伪军据点,打击敌人。新四军第一师在苏中,第二师在淮南,第四师在淮北,也积极地向当面之敌发动攻势,策应第三师的反“扫荡”作战。至4月,历时50余天的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此次反“扫荡”中,共歼敌1800余人,攻克据点50余处。

  3月

  14日  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部侵占淮北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山子头等地。17日,新四军第四师、第二师、第三师各一部,进行自卫反击。至18日胜利结束战斗,全歼入侵的国民党军,生俘韩德勤以下官兵1000余人,击毙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等数百人。31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为顾全抗日大局,陈毅军长与韩德勤进行谈话后,发还部分人枪,礼送其出境。

  4月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为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在苏北淮阴刘老庄遭日军1000余人合围,全连官兵82人,苦战一天,歼敌170余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战后重建的第四连命名为“刘老庄连”。
  4月初,华中日伪军集中1.6万余人兵力,以苏中第四军分区(南通、如东、海门、启东)为重点开始“清乡”。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内外线配合,展开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7月,“清乡”边缘区群众4万余人,在苏中军区部队掩护下,在150多公里的日伪封锁线上展开破击战,—夜间彻底破坏日伪苦心经营3个月的竹篱笆。
  5月
  15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2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表示完全同意。国民党反共顽固分子却乘机制造反共舆论,企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揭露、声讨和全国人民的反对以及国际舆论的谴责,蒋介石此次反共图谋未能得逞。

  7月

  10日  英、美联军占领西西里岛,随后占领意大利南部。

  9月

  意大利政府向英、美投降,德、意、日法西斯从此瓦解。

  11月

  19日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就苏中苏南反“清乡”胜利,向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我反“清乡”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写下了鲜红灿烂的史页。
  22日  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举行开罗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问题和日本战后的处理问题。会议26日结束,发表了《开罗宣言》。
  28日  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德黑兰会议,12月1日结束。会议讨论对德联合作战与战后和平问题。
  1943年,华北的山东、北岳、冀东、太行、太岳、晋西北、冀鲁豫等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八路军与敌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俘日伪军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日军投降6600余人,攻克据点740余处。山东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夺取沂鲁山区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的战役,把鲁中、滨海、胶东各区之间的联系打通。冀鲁豫军区和太行军区先后发起卫(河)战役和林(县)南战役,开辟了卫南、豫北广大地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入恢复与再发展的阶段。在这一年中,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次,毙伤日伪军3.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9300余人,攻克据点200余处。华南抗日纵队也在这一年先后粉碎日军对东莞、宝安沿海地区和海南岛地区的围攻、“扫荡”和“清乡”。至1943年夏,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已经把从华北到华中的许多部队联系起来,变成横贯南北的钢铁长城。

  1944年
  1月

  5日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成立。

  3月

  5日  苏中军民发起车桥战役,歼灭日伪近千人,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地区,沟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等根据地的联系。华中敌后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4月

  12日  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的讲演,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在整风学习过程中对几个重要党史问题所作的结论,并对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作了基本总结,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发展阶段,已完成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溃败局面,企图打通从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交通线,于4月至11月的8个月中,以50万兵力沿平汉、粤汉、湘桂铁路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损兵折将50~60万,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总计20万平方公里,146座城市,使6000多万同胞沦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

  5月

  11日  中国远征军应英、美盟军要求,发起滇西战役。至1945年1月,将日军全部驱逐出中国边境,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会师。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协同英、美盟军向日军发动攻势作战。中国军队歼灭日军4.85万人。
  7.8月,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分两批派遣美军观察组18人到延安访问。美军观察组访延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同其成员进行多次谈话,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的情况,表示共产党欢迎美国记者或外交人员到根据地进行考察;欢迎美国给予援助,但以不损害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条件。美军观察组部分人员还到晋绥、晋察冀、晋东北等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并写了许多调查报告。他们的报告说:“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受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得到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真正是属于人民的。”
  21日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六届七中全会。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同志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并决定在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党的日常工作。

  8月

  15日  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西进,于9月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9月11日,师长彭雪枫在夏邑八里庄战斗中牺牲。

  9月

  为创建新解放区,中共中央决定由王震、王首道等率八路军南下军支队发展湘、鄂、赣等地的工作。11月,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至1945年1月,在湖北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随后打到广东北部的南雄、始兴地区。

  10月

  1日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社论指出,被蒋介石以所谓“破坏军令军纪”名义宣布为叛军的新四军,一直坚持着华中的抗战,而且最近半年来屡次出击,解放国土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万以上。苏中敌人所占领的地区只剩百分之十六,斗争最残酷的苏南,我军也开辟了新的地区。在今年新四军的出击中有许多是攻坚的战斗,它的作战和行动,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援助,它处的地理地位异常重要,控制着整个华中海岸线和最富饶的长江流域。蒋介石及国民党反动派至今还在天天强调“军令政令之统—”想要把它消灭,是绝对办不到的。
  24日  中央军委关于向苏浙豫皖发展问题给华中局发出指示,同意粟裕率两个团南下发展苏浙,所有苏南及浙江归粟裕统一指挥,新四军(除五师外)最近的任务是向南(苏、浙)向西(豫东、皖北)发展。要十分注意发展宁波、杭州、上海三角区工作,以便配合美军在杭州湾登陆作战的可能。

  11月

  7日  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华中目前发展方向问题作出指示:一面向南,即发展东南,控制苏浙。一面向西,即发展皖北、河南,控制中原。向南发展须由新四军独立担任。向西发展须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共同负责。
  1944年,苏联军队对德军连续进行了十次歼灭性的打击,歼灭俘虏德军近200万人,收复全部国土,并把战争推进到德国及其占领区内。这年春,美军在太平洋发起越岛进攻,逼近日本本土。6月6日,英、美联军在德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从1944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纵队各部,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对日伪军普遍发起了局部反攻,拔除日伪军在解放区周围的据点,大量消灭日伪军,恢复并扩大解放区。在一年的反攻中,各解放区作战11000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俘日伪军6万多人,争取伪军反正3万多人。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第二次中日战争纪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