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10日,日本侵略军与新四军在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曹庙乡境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歼灭了日军平林师团280余人,粉碎了敌人33天“大扫荡”。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革命先烈,1943年10月10日,建造了朱家岗烈士陵园,树碑立亭,修筑公墓。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朱家岗不仅镌刻着革命先烈的热血丰碑,还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博大宽容。战斗中,日本侵略军仓皇撤逃,丢下了小队长以下13具尸体。战后,淮北抗日军民大仁大义,将这13具尸体收殓埋葬(现葬点位于陵园东南角),并由日本反战同盟淮北支部树立一块用日文刻写的“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墓碑。译文曰:
“日军千余名和新四军作战之后,1942年12月10日冬,小队长以下13名令人惋惜地离开这个世界,永远告别了父母妻子而长眠于草根之上。新四军把死者尸体给予埋葬,这表明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及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谋私为目的一个罪证。”
由此我想:也许在世界墓园史上,敌我双方共一墓地的记载,绝无仅有;也许世界上,唯有中华民族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允许侵略者的尸体埋在自己卫国战士的陵园一角。
须知,这一博大胸怀,源于这个民族的淳厚、宽宏与理智。他们深切地懂得:这13名日本将兵尽管手持武器侵入异国作战,然而他们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是战争狂人的牺牲品。正因如此,淮北抗日军民才以宽容之心,给阵亡的日本将兵留下一席葬身之地。
其实,这个墓碑,也是一块“醒悟碑”、“警世碑”,更是侵略者留下的“罪恶铁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倘若今后有一天,一些有良知的日本人有机会来这里看到这个墓碑,也许会汗颜和内疚,自责和悲愤,继而,俯首反省,仰天发誓:消灭侵略战争!维护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