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期●征战纪事●

武工队长杨鹰传奇

作者:孙铎

杨鹰,出生于浙江慈溪一个工人家庭。1940年仅19岁的他投身抗日队伍。不久,他被派到苏中高邮二区(今高邮市车逻镇、八桥镇、卸甲镇、龙虬镇、高邮镇的原武安乡一带),担任我武工队队长。他不仅枪法准,而且足智多谋,行踪飘忽不定,令敌人闻风丧胆。因此,他被百姓赞为“神鹰”。至今,高邮市东南部几个乡镇的老人们,还能说出他带领武工队从事抗战的神勇故事。
  捉汉奸
  高邮县日伪警察水上巡逻队队长王其道,卖国求荣,欺压百姓,坏事做绝。杨鹰和他的武工队决心要除掉这个大汉奸。
  1943年5月的一天晚上,杨鹰召集武工队几名骨干,在绿洋湖畔的一个农民家中秘密商量除王之策。不料走漏了风声,被奸细告密,王其道带了众多的伪水上警察前来抓杨鹰。杨鹰将武工队队员疏散后,自己手持双枪,单身冲出庄子。伪警察发现后随即追赶。只见杨鹰人影一闪,一个箭步飞身越过了一条一丈多宽的小河,尔后一纵身蹿进了一条大河,就不见了踪迹。伪警察们一阵乱枪,什么也没有打到,只好收兵回巢。他们哪里知道,武工队早有防备,一条停泊在庄后河里负责接应武工队的小船,像离弦的箭,载着杨鹰和武工队员们,飞快驶进了烟水茫茫的绿洋湖芦苇荡中。
  除王的机会终于来了,武工队打听到王其道要到车逻镇“收徒”。所谓收徒,实际是网罗地痞、流氓、恶棍,扩充他的势力,帮他干坏事。杨鹰便超前做了工作。他半夜孤身一人,进入车逻镇伪镇长的院子里,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床边,用枪抵住正在熟睡的伪镇长。伪镇长认识杨鹰,一看到他,像丢了魂似的,连衣服都顾不上穿,趴在地上连连求饶,并不住口地说:“杨队长,要我帮你办事,只管吩咐,保证办到!”杨让他穿好衣服,两人进入密室后,杨嘱咐他三件事:第一,一定要把王其道引到指定地点;第二,未经允许不得说出我杨鹰的身份;第三,此次行动不得向任何人透露,绝对保密。并说:“其余不关你的事,事成后可将功赎罪,不然你得考虑你的下场!”这个伪镇长知道杨鹰的厉害,便满口应承下来。
  到了7月的一天,伪镇长陪着王其道,乘坐黄包车从高邮来到车逻镇。快到中午时分,按照约定地点,将王引进车逻镇一家饭店的小阁楼上,王被推坐首席。杨鹰装作车逻镇的名人,紧挨王落坐。酒过三巡,扮成捧盘伙计的武工队队员一声吆喝:“盐水大虾到!”这实际是一句向王下手的暗语。叫声刚落,杨鹰的手枪已顶住了王其道的腰杆,一边大声喊:“不许动,举起手来!”一边敏捷地缴了王的枪。瞬时,扮做店里帮忙打杂的武工队员个个亮出了枪,除掉了王其道的警卫与随同人员,活捉了王其道。
  不久,经公审后王其道被处决。消息传出,高邮伪县政府和驻高邮的日寇大为震撼。
  除恶霸
  在高邮伯勤(今已并入高邮市卸甲镇)一带,有一个人人恨透了的大恶霸——徐学山。他带着自卫队横行乡里,欺压村民,奸淫妇女,无恶不作,还勾引日寇下乡,实行“三光政策”。杨鹰经请示上级同意后,便决定智除徐学山。
  1944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杨鹰获得了一个准确的情报:徐学山骑着他最心爱的枣红马,带领他的自卫队,到赫旺庄(今已并入高邮市卸甲镇兴旺村)作恶,杨鹰迅即带领几名武工队队员,悄悄紧跟其后。杨发现徐的马拴在后院里,于是心生一计,派一名是当地人的武工队员,以给马饮水、喂草料为名,乘其不备,将马牵至庄边的一个偏僻处,拴在一棵大树上。同时,让一个村民转告徐学山,说马跑了。徐一听说急坏了,拔腿出门就追,后面只跟着一个警卫。当追到庄边时,他发现马好好地拴在那里吃草,就一边解缰绳,一边骂道:“他妈的,是谁把我的马扣到这儿来的,也不告诉老子一声!”杨鹰见状便发出暗号,他和几名正在守株待“兔”的武工队员一拥而上。徐学山和他的警卫还未反应过来,就被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不久,我人民政权判处了这个大恶霸的死刑。
  拔“钉子”
  在当时高邮二区、县城南门二十里铺、京杭大运河堤边,有一座偌大的古寺庙——华严寺。日寇侵占高邮期间,日伪军在寺院中建了一座炮楼。这座炮楼牢牢地控制了高邮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为日寇和伪军下乡“扫荡”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歇脚点。上级指令杨鹰要尽快拔除敌人的这个“钉子”据点。
  1944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漫天大雾,二十里铺正好逢集。杨鹰抓住这个有利战机,和几名武工队队员身着重孝,装扮成办丧事的,恳求岗哨放他们进去请寺里和尚去念经。岗哨见他们这等模样,深信不疑,便放他们进人寺庙。同时,武工队的数十名队员乔装打扮成小商贩和赶集的百姓,悄悄地把华严寺包围起来。
  这时,守炮楼的日伪军头头陈美友正躺在大殿里的一张躺椅上津津有味地吸着鸦片烟。突然,冰冷的硬家伙顶住了陈美友的脑勺。杨鹰厉声喝道:“不许动,动—下就打死你!今天我杨鹰在此!”陈美友早就耳闻杨鹰的厉害,今天一听说,吓得瘫在椅子上动弹不得。杨鹰命令他快起来,叫炮楼和寺里所有伪军不准放一枪,统统到院子广场上集中,把武器放在一边。伪军们听说是杨鹰,知道抵抗没好果子吃,便乖乖地缴械举手投降。院内、院外的武工队队员迅速上前收缴武器。杨鹰和他的武工队队员未放一枪,未费一弹,就轻而易举地拔除了这个日伪“钉子”据点。
  1972年,时任镇江市高资中学校长的杨鹰因病逝世。中共高邮县委、县人民政府派专人去吊响。高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杨鹰与敌伪斗争的神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