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期●抗战历史知识窗●

抗日战争十四年大事记(八)

作者:

  
  

  1945年

  1月

  1日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新年献词《争取胜利早日实现》,指出:“一九四五年是反法西斯战争有决定意义的转变的一年,是中国战场上重大变化的一年。”

  2月

  4日—11日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黑海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除讨论了战后如何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和联合国组织问题外,着重讨论了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
  22日  新四军第—师为策应第二师、第四师粉碎日伪军打通淮河下游交通的斗争,在苏中兴化、高邮、宝应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连续攻克沙沟、中堡等日伪据点5处,歼灭伪军900余人。
  24日  中共中央向华中局发出关于向皖南、浙东、苏南发展方针的指示,指出:苏南粟裕部、浙东何克希部、皖南部队,准备大举跃进。苏南工作久与苏北悬隔,艰苦坚持,成绩很大,但仍须从各方提高一步,争取半年左右时间,深入展开苏南工作,这是我党在江南生根落脚的基础,是我军将来夺取大城市最可靠基础。

  4月

  20日  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七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开幕。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分别作《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和《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5月1日陈毅在会上作党在新四军和华中的工作经验的发言。大会规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6月11日大会”团幕后,6月19日召开了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
  24日-26日,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发起阜宁战役,攻克大小据点22处,毙伤俘伪军2400余人。
  25日  由苏、美、英、中四国发起的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开幕,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出席会议。

  5月

  2日  苏军占领柏林。
  7日  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8日在柏林举行了投降仪式。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6月

  19日  新四军第四师发起睢宁战役,历时10余日,攻克睢宁县城及周围日伪据点17处,毙伤俘伪军2200余人。

  7月

  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公告规定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铲除日本军国主义;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禁止日本的军事工业;惩办日本的战争罪犯;开罗宣言必须实施等。

  8月

  美国于6日9日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8日  苏联对日宣战。苏联军队从东、西、北三面沿1200公里进入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9日  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1日  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命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并命令日、伪军抵抗人民军队受降。
  13日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他的错误命令。根据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指示和命令,各解放区向日、伪发出通牒、陆续发起猛烈的全面进攻。从8月11日至9月2日,共解放县以上城市150座。
  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