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妹的儿子余强已上高中了,其他各门功课都出类拔萃,唯独英语有点差,拖了后腿。堂妹急得不行,也着实替儿子担忧。可巧,她要报考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定要考英语,这下可为难了,英语已荒废多年。忽然,她脑海里一闪:对,让儿子当老师!这样不仅帮了自己也可以“救救”儿子。
那天晚饭时,堂妹认真地对儿子说:“余强,妈要评职称,你帮妈妈补补英语吧!”儿子感到莫名其妙,认为自己听错了:“妈,您说什么?”
“妈妈要考英语,你教教我。”
这回儿子听明白了,可他还是不敢相信这是妈妈提出来的要求。
见儿子还那么惊异,堂妹说: “你英语虽不是很好,可总比我强呀,所以我才请你这个免费家教呀!”
“我英语很差,哪能教您?”“没问题,我明年才正式考试,时间还来得及。不要紧,教自己妈妈,没什么不好意思。
余强沉思默想了一会,点头同意了。
从此,余强对英语下足了功夫。不仅上课认真听讲,回来也总是认真复习。为了对得起“妈妈的老师”这一称号,他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他妈妈,不管多忙,每天晚上都要听儿子的英语课。为了教好妈妈这个特殊学生,余强每天“备课”,辅导时又是讲解,又是朗读,还时不时提些问题,还真像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呢。
这样,妈妈学得认真努力,儿子也越发教得一丝不苟。在教妈妈的过程中,儿子也在对自己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的“再学习”。这样,教学相长,时间一长,不但妈妈的英语水平日渐提高,儿子的英语成绩也奇迹般地提了上来。对于儿子的变化,堂妹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要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当另辟蹊径,循循善诱,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去努力。堂妹这种“角色”转换、“逼鸭子上架”的方式很有创意,对他人也颇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