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正步铿锵,长安街上铁流滚滚,苍穹之下战机轰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令亿万国人热血沸腾。作为国家盛典,大阅兵是一个国家展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彰显国家综合实力与民族自信的庄严仪式,对于提振民族精神、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
自1949年开国大典首次阅兵以来,新中国已举行了多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阅兵。这些阅兵仪式不仅记录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立国阅兵铸就传统(1949—195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年间,共举行了11次国庆大阅兵。这个时期的中国军队,刚刚从战火硝烟中走来,虽然武器装备简陋,且以步兵武器为主,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各项建设的有序推进,每年的大阅兵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1.64万余人。受阅装备多为缴获的“万国牌”武器,包括日式、美式等,虽然不够先进统一,但展示了新生政权的军事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轰炸机,也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17架战机有4架携弹飞行,防备空袭。这在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由于飞机数量不够,第一梯队9架战斗机绕飞两圈。
1950年大阅兵,已开始装备国产轻武器。受阅部队以空军和海军学校的学生为先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部队和骑兵部队,空军空中梯队的战机在步兵进入天安门广场时临空,形成了立体阅兵的场面。在这一年的阅兵式上,1900多匹白色骏马组成的骑兵大队以6路纵队通过天安门是一大看点。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严重危及新中国安全。国庆阅兵后的第19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大阅兵,受阅部队首次出现了防空兵、火箭炮兵、伞兵,炮兵方队开始由骡马牵引转向摩托化、机械化牵引。受阅队伍中,一批身经百战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以军事学院学员的身份参加了阅兵式,并走在受阅部队的最前面。民兵方队首次亮相,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的民兵代表,都是战斗英雄和先进模范。空中248架战机飞过。此次阅兵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两年来解放军的建设成果,向世界表明中国保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1952年大阅兵,受阅部队以军事学院队伍为前导,后面是多所军事院校学员方队,彰显我国对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公安部队和少数民族民兵大队首次参加阅兵式、分列式,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思想。此次阅兵展示多种装备,强大空军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表明我国国防装备建设不断发展。
1953年大阅兵,刚从朝鲜胜利归来的志愿军作战部队出现在受阅队伍中,志愿军英雄代表团受到特殊礼遇。此次阅兵亮点是“喀秋莎”火箭炮首次登场,表明中国军队装备有所提升。黄色战马方队首次出现在阅兵式上,各种口径的大炮引人注目。
1954年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提高,由开国大典时的“万国造”变为“苏式”武器装备的基本统一。雷达探照灯首次亮相。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受阅。受阅装备中出现了国产54式122毫米榴弹炮,展示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初步成果。
1955年大阅兵,是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体现出解放军在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上的重要进步。
1956年大阅兵,是一次在雨中举行的阅兵。受阅官兵军装湿透,精神却越发饱满,踏着水花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画面成为经典。国产“解放”牌汽车登场。
1957年大阅兵,国产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歼-5歼击机首次受阅。当年1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此次阅兵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29个方队、7000多名官兵接受了检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中人数最少的一次。应邀来访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观看了阅兵式。
1958年大阅兵,首次出现首都民兵师和女民兵方阵,全民皆兵的“战备气氛”浓厚。三轮摩托车方队最后一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
1959年大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国产59式主战坦克首次参阅。这是我国自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实现当年定型、投产并装备部队,展示了中国国防工业的初步自主能力。“红旗牌”检阅车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式。
1960年,国家本着勤俭建设的原则,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随后,因为“文革”等诸多原因,后续24年内我国都没有再举行过阅兵,只是在国庆节当天组织庆祝游行活动。
特殊时期昭显军威(1984年)
1984年大阅兵,是国庆35周年大阅兵,也是中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唯一的五周年庆典大阅兵。分列式中行进在最前面的是三军仪仗队。他们护卫着八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这与往年的11次阅兵都不同。受阅部队共10370人,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首都民兵等,是之前历次阅兵中方队数量和种类最多最全的一次。女兵方队首次亮相,来自汉、满、回、壮、蒙古、朝鲜、彝、达斡尔、鄂温克等9个民族的422名女兵英姿飒爽,展现了中国军队面向现代化的崭新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受阅部队刚从中越边境战场归来,三段式劈枪威风凛凛,气势逼人,堪称经典。
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装备中有19种为国产新装备,有的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战略导弹方队首次公开亮相,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让西方媒体惊呼“中国掌握了核大棒”。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国庆庆典群众游行队伍中,大学生方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性画面。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检阅部队时,第一次喊出了“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体现了对人民子弟兵的关爱。
规范发展展示成就(1999—2009年)
1999年国庆阅兵,即“世纪大阅兵”,受阅官兵11000多名,战车400多辆,徒步方队17个,车辆方队25个,空中梯队10个,体现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特征。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部队及数字化方队等首次亮相。由352名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组成的女兵方队,其双胞胎领队张薇薇、张莉莉,一时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次受阅的42种大型装备中,95%以上为新装备,多为自行研制且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展示了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提升。空中加油机与受油机的编队飞行,展示了空军远程作战能力的提升。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标志解放军迈向新世纪。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中国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标志一年,与1999年国庆阅兵相比,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受阅官兵多为改革开放后成长的新一代,身着新型数码迷彩戎装,有“国防新军”身影,特种兵方队首次成建制亮相。
装备方队的52种型号、500多台装备全为我国自行研制,近90%首次亮相,其中包括歼-10战斗机、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部分信息化装备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151架飞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作战飞机全部是挂弹参阅。这是继开国大典之后,空中梯队第二次挂弹“上阵”。中国首批女战斗机飞行员驾机组成教练机梯队,最后一个飞越天安门广场。此次阅兵展示了军队现代化成果和强大实力,彰显中国在多方面的巨大进步,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创新提升奔向复兴(2015—2025年)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也是我国第一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这次阅兵亮点众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分列式(包括俄罗斯红场阅兵标志性的第154警卫团);首次组织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参阅;首次编组英模部队方队受阅;首次按作战体系编排装备方队;首次由将军担任领队。
这次阅兵,受阅装备40多种型号共500多件、飞机20多种型号近200架。装备方队国产主战装备84%首次亮相,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等“杀手锏”武器公开,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这次阅兵意义重大,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胜利的认可及对和平的共同追求。
2017年7月30日上午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的阅兵,是习主席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亲临沙场检阅部队,是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举行的专项阅兵,也是我军革命性整体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
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的12000名官兵、600余台(套)装备、100多架战机按实战要求,编为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以及9个人员方队接受检阅,展示联合作战能力与体系化建设成果。歼-20战机首次公开亮相。这次阅兵打破以往广场阅兵的惯例,不安排徒步方队和踢正步,不安排军乐团、合唱队,不搞群众性观摩。阅兵结束后,受阅部队直接展开对抗训练,充分体现了实战化的特色。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堪称史上最强:1.5万人、160余名高级将领受阅,新型装备占比达40%。15式主战坦克、攻击-11无人机、直-20武装直升机、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长剑-100巡航导弹、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首次亮相,受阅装备全部为国产,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装备方队分7个模块,按联合作战编成受阅,展示了中国军事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阅兵方队亮点纷呈:仪仗方队高举党旗、国旗、军旗展现尊严风采;领导指挥方队体现新体制特点;院校科研方队彰显院校科研机构重要性;文职人员方队体现文职人员作用;女兵方队首次以混编形式受阅,展现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多元形象;维和部队方队体现维和决心与能力。尤其是战旗方队的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集中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2019年国庆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