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选登●
精神伴侣 生活挚友
作者:李治亭
《大江南北》杂志走过了25年流金岁月,而我与《大江南北》结缘也已15年了。那是在1995年前后,我去北京看望老首长张銍秀司令员,他是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交谈中他向我介绍,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出版的《大江南北》杂志是一本优秀刊物,很受老同志欢迎,你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的战地记者,我给你一本,带回去看看,给他们写点文章。八路军、新四军是战争年代两支兄弟部队,在共同对日军作战中,结下了深厚战友情谊。我当面向老首长表了态,“我带回去好好看看”。他听后特别高兴。
回忆15年时光,我与《大江南北》杂志社领导、编辑结下了情缘。编辑每一次约稿的字里行间,每一次电话的言谈之中,都体现了对作者的关心。编辑部对待稿件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从心底油然而生感激之情。杂志从季刊、双月刊到改为月刊;发行量从开始2万份至今天13余万份,成为全国一本高品位、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刊物,这是杂志社同仁勤奋努力的结果。杂志办得很有特色,很有活力,很有感染力。我读过杂志上许多文章,尤其是人物特写,内容生动丰富,真挚感人,贴近广大读者的心坎。刊物栏目多样、新颖,文章有情节有故事,读后深受启迪。每期刊用的“随感录”言简意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短、实、活、新,读起来亲切、耐人寻味。撰写随感录的作者季音同志在这一栏目中写得多而且精彩。我与他是战争年代的新闻同行,虽然50多年不见了,但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15年来,我为《大江南北》撰写人物特写、散文10多篇。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熟悉、有真情实感、亲自采访、具有丰富材料,是带着对他(她)们敬佩之情、责任之心写出来的,如不写他们感觉心中不安。杂志刊用我写的《迟浩田上将三上孟良崮》、《迟浩田60年魂牵梦萦孟良崮》两文,是我与他三次亲历孟良崮的真情实录;刊用我写的《缅怀〈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同志》一文,是1951年抗美援朝我任志愿军二十六军报社总编辑与魏巍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相识相聚,了解他采访、撰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详细过程;刊用我写的《中国“保尔”朱彦夫》一文,由于他是我在志愿军二十六军的一个班长,在一次战斗中重伤后截了肢、残废了,回国后我两次采访过他;刊用我写的《记新四军女兵陈模》一文,因为我们在一个干休所,她的老伴是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我与陈模同志朝夕相见,十分熟悉,多次采访过她。因此,我写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而是真情实感的表露。因而多篇文章被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品并获奖。这不仅是对自己的鼓励,更是鞭策。
我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切身体会到,报纸杂志既是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又是时代的记录、历史的见证者。在我与《大江南北》杂志15年的交往中给我留下了永不消逝,穿越时空的记忆和思念。由于我对杂志有一颗热诚之心,火热之情,情不自禁地写了四句顺口溜:“我与《大江南北》15年,真挚情感存心间;精神食粮增智慧,晚年伴随身心健。”祝愿《大江南北》在今后的日子里开启新的希望,实现新的期待,再铸辉煌,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