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期●青少年绿洲●

记得那年学雷锋

作者:王 纯


  
  那时候我16岁,上师范一年级。我从小没有离开过家,远在异地他乡,思乡之情让我时常感到失落和伤感。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从那年的3月份起,每月都要组织大家学雷锋。我们经常去郊区的一些五保户家,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或者陪他们谈谈心。老师说,学雷锋做好事,帮这些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把一些典型事迹向上汇报。那时候,“学雷锋”活动搞得很有声势。
  一天,我们宿舍的三个姐妹结伴去一家老奶奶家。我们早就听说这位老奶奶脾气古怪,上一组同学去看望她,要帮她收拾屋子,还被撵了出来。她的老伴死得早,又没有儿女,独自一人生活了40多年,与人交流沟通难免会有些障碍。这次轮到我们去,心里也没底。
  推开老奶奶家的院门,看到小院里收拾得利利索索,简直可以说是一尘不染。老奶奶走出来,我们看到她满头白发,但是精神矍铄,整个人干净利索,没有一点老年人的邋遢。看到她的一瞬间,我心中突然感觉很温暖。她长得有点像我奶奶。我从小跟奶奶长大,与奶奶的感情特别深。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奶奶!”远离家乡,我真的把她当成了亲人。
  老奶奶乐呵呵把我们迎进屋。奇怪的是,她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脾气古怪,我们和她交流得很开心。她告诉我们那次她打发同学走的原因,她说:“我现在一个人什么都能做好,用不着别人帮我打扫什么卫生。”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倔强自尊的老人,她需要的是一份亲情,一份尊重。我们学雷锋,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帮助老人更不能敷衍,走形式。
  与这位老人交流后,我们都感到特别亲切。我看着她慈祥的面容说:“奶奶,您长得真像我奶奶,我在这儿上学,特别想奶奶。您就做一会儿奶奶,让我们感受感受家的温暖吧!”奶奶笑了。她给我们讲起了她的经历,还有她丈夫怎样在战争年代一去不回的故事,我们听得泪光闪闪。中午时分,奶奶还非要留我们吃饭。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帮助别人,应该给别人留一份自尊。有些人需要的不是廉价的怜悯,而是一份真诚的平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