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期●故事会●

泰县解放战争故事三则

作者:朱书忠


  
  军民鱼水情
  1947年1月,县团里10多名伤员在蒋垛鸭儿湾疗伤。一天,敌人突然下乡“扫荡”,伤员来不及转移。全村人为了不让伤员二次流血,纷纷将他们抬到自己家中隐蔽。狡猾的敌人挨家挨户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线索。
  敌人来到一位老太太家,揪住老太太的衣领喝问:“床上什么人?”
  “我儿子,患了伤寒病。”
  “什么时候得的病?”
  “老总,已经很长时间了,你看,刚才还吐了一地。”老太太说着用手指了指床前。
  那几个兵见地上确有一堆草木灰,知道伤寒是急性传染病,一个个捂着鼻子连忙离开了。
  由于全村人的机智勇敢,使这十几名伤员全部安全脱险。
  1946年11月的一天,溱潼县委副书记王向明、县情报科长陈超等几位同志来到叶甸区组织最后一批干部北撤,遭敌人包围。
  王向明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被围人员分组分批向河边撤退,大部人员安全渡河转移了。王向明和陈超是最后一组,没来得及渡河,遭到敌人的围追。他俩仗着人地熟悉的优势,逢沟过沟,遇河蹚水,几个大弯以后,将敌人甩去老远,急速向远处一个野舍奔去。
  坐在门口晒太阳的14岁的少年汤年罐,见两个年轻人向他家奔来,一眼就看出了其中一人是王向明。
  王向明曾在叶甸乡当过区长,领导穷人斗地主,分田地。汤年罐家和许许多多穷人一样都分得了田地。全家人从内心感谢共产党,感谢王区长,小年罐知道王区长今天一定遇上了什么麻烦。王向明来到屋前向小年罐做了个手势立即钻进屋里。
  二人换下湿衣,跑了出来。
  小年罐麻利地拿起竹篙,挑起草堆上一捆麦草,说:“里面是空的,快进去。”
  竹篙刚放回原处,追击的敌人来到门口:“有没有看到共产党?”
  “我家里没有人。”小年罐不慌不忙说。
  “我看见有人进来的!”
  “不信你们搜!”
  敌人从小年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样,立即冲着同伙喊道:“进屋搜!”敌人在屋里翻箱倒柜,突然发现两件湿衣,如获至宝,问道:“这湿衣是谁的?快说!你把共产党藏在哪里?”
  “我家真不曾来过人!”
  “你不说今天就打死你!”敌人发疯似的咆哮。
  小年罐一边装哭,一边说:“是爸爸和我昨天去捉鱼时弄脏的,我妈妈下田,还没来得及洗。”
  狡猾的敌人半信半疑,突然从湿衣里拿出一张抗币,惊叫起来:“啊,共产党才用这个,快说,你把共产党藏在哪里?”
  汤年罐见敌人拿出抗币,不由得心里一惊:这怎么好,怎么说呢?情急生智,他马上说道:“是我妈妈昨天去溱潼换机米(籼米),人家用这个钱把米换去了。爸爸还同妈妈吵了一架,说妈妈没得用,被人家骗了,是我拿来玩的。”
  敌人从汤年罐身上找不出破绽,悻悻地走了。
  王向明和陈超,在小年罐机智勇敢的掩护下,安全脱险。
  
  林兴海“清街”
  1947年2月28日深夜,外面下着细雨,天黑得如同墨染一般。民兵林兴海率领28名游击队员,风驰电掣般从王石向姜堰敌据点奔去。
  林兴海,王石乡人,因个子高,人称林大个子,幼年放过牛,当过童工,1942年参加新四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部队当过炮手、机枪排副班长,1946年转入地方武装,先后任姜南区区队副队长、县团副连长。
  那天晚上,林兴海神不知鬼不觉地一直摸到敌人的碉堡下面,正想越过去,哨兵似乎听到了什么,警觉地问道:“哪一个?”
  半天没有回音,外面只有风声和淅淅沥沥的春雨声。
  那个哨兵仍不放心,又提高嗓门问道:“哪一个?”
  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时林兴海和他的游击队已经神速地离开了碉堡,直奔姜堰四乡乡公所去了。乡公所里,乡保长们正在吆五喝六地赌钱。
  林兴海手握快慢机,悄悄推开大门,一声断喝:“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乡保长们哪里想到这个时候游击队会打上门来,抬头一看,见是林大个子,吓得魂不附体,战战兢兢地举起双手。林兴海一个个清点俘虏,发现少了一人,立即不慌不忙地说:“同志们,不急,还有一笔交易要做。”随即带领一名游击队员翻过围墙,进了“清乡”主任的住处。谁知这个“清乡”主任睡得像死猪一般,对外面发生的一切情况浑然不觉,林兴海一脚踢开房门,上前把他从被窝里拖了出来。
  这个主任并不认识林兴海,连连说道:“你们抓错人了,我是伙计,我是他们的伙计!”
  林兴海望着这个像断了脊梁骨的“清乡”主任,心里好笑,说:“老伙计,你不认得我,我可认得你!我叫林兴海。”
  一听说是林大个子,这个主任立即像蚂蟥碰到了盐似的缩了起来,瘫软在地上。
  这次奇袭,共抓获伪乡保长及自卫队员28人。为了表明共产党游击队做事光明磊落,撤退时把布告撒遍全镇的大街小巷。天亮了,姜堰沸腾起来,到处传说林大个子进镇的故事:“2月28,来了28 ,抓了28,敌人都惊煞。”许多“清乡”队员也窃窃私语:“还清什么乡,林大个子倒来清街了。”
  1947年5月13日,苏中军区政委姬鹏飞在纪念爱国自卫战争一周年的文章中说:“在顽强的武装斗争中,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民兵英雄林大个子等等……”
  林兴海在国民党的清剿、扫荡中,率领人民武装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顽强的斗争,成为威震海泰线的英雄。新华社苏中分社曾以《海泰线民兵英雄林大个子》为题报道:
  “民兵英雄林兴海,
  身背两个榴弹袋。
  每次打仗都有份,
  危急之时他必来。”
  1947年8月,林兴海在攻打敌据点周家园时牺牲,年仅28岁。
  
  宋大庆智取敌弹药
  1946年农历正月初四的傍晚,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里下河一片银装素裹。宋大庆率领他的武工队乘一只小木船来到双港区东周沐庄附近的一个村上住下。
  夜间11时左右,一股敌人划着两只木船由西向东缓缓而来。宋队长命令部队向花杨庄转移。
  天刚蒙蒙亮,武工队到达花杨庄。刚吃过早饭,两名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庄南发现敌人,大约两个连。”
  宋大庆一听,心想,我们只有三四十人,二十几条枪,敌众我寡,赔本买卖不能干,便命令部队转移,向庄南河边隐蔽。敌人大部队过去了,宋大庆突然发现后面上来4条木船,每条船上只有三四个士兵,船吃水较深,行进缓慢。
  宋大庆虽然只有20多岁,但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一看便知道船上装着军用物资。于是,一个奇袭智取的大胆计划出现了。
  转眼间,敌人4条载满军用物资的木船来到河湾口,但见芦苇丛中箭一般地飞出4条小船,第一船上,威风凛凛地站着一个身穿蓝色长袍,头戴铅灰色礼帽、鼻架金丝眼镜的大汉,高声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要到哪里去?”
  一个歪戴着兵帽的士兵乜了他一眼,懒洋洋地答道:“怎么,不认识?老子25师的!”
  “什么25师,是共军冒充的吧?”
  那个兵还想再说什么,但见4条小船上的数十名武工队员一跃上了大木船,齐声断喝:“不许动,举起手来!”
  敌人一下子懵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会遇上神出鬼没的武工队,只好乖乖地放下枪举起双手。经过检查,一船装着轻重武器,三船装着弹药。
  再说走在前面的敌人,许久不见后面船队跟上,知道发生了情况,马上回兵围追,在南桥东西岔河一带撒下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宋大庆截获国民党25师大批武器弹药后,知道敌人不会善罢甘休,立即掉头西去,利用他们人地两疏的弱点,与之斗智斗勇。
  刚进入西岔村口,被敌哨兵发觉,喝问道:“哪一部分的?”
  宋大庆站在船头高声答道:“戴南区自卫团。”
  “把船靠过来,老子要检查!”
  宋大庆用右手把头上的礼帽往额上推了推,左手用文明棍指着岸上骂道:“我们是南团长的队伍,难道都瞎了眼!”
  宋队长这一声大骂,还真把这个哨兵唬住了:“噢,南团长,南团长。”再一细看,他们有的穿着长袍马褂,有的穿着国民党军装,确实像自卫团的样子,忙道:“是自己人,是自己人,赶快上岸,我给你们带路。”
  船靠岸了,宋大庆递上一支烟:“来,吸一口。”
  “谢谢长官,谢谢长官。”边说边朝宋大庆走来。
  突然,这个哨兵身后刀光一闪,他就无声无息地倒下了。
  宋大庆见杀了哨兵,立即大手一挥,武工队员们纷纷回到船上,箭一般地离开了岔河口。
  突然“啪”的一声,不知是谁手中的桨断了,响声惊动了岸上的敌巡逻哨,哨兵发现河心有船,大声喝问:“干什么的?”
  “25师担架队。”
  “胡说!25师没有担架队!”
  宋大庆见这个哨兵颇知25师一些底细,但既然说出了口,不便更改,于是,以坚定的口气骂道:“混蛋,你知道个屁!老子就是25师担架队!”
  其他武工队员乘着双方吵骂的当儿,拼命划桨,4条船一下子冲出圩口,驶向安全地带。
  宋大庆带着木船脱离虎口,天也渐渐亮了。突然北岸传来两声枪响,并且同时有人吆喝:“赶快靠岸,让老子检查!”
  宋队长一看,是自卫团,心想好吧,那就上岸会会他们。于是他来到哨兵面前,“啪啪”左右两个耳光,同时大声呵斥:“瞎了狗眼,老子是中央军,你们不认识?”
  哨兵一下子晕头转向,忙赔不是:“我该死,我该死,我们是自卫团,我带你们去见团长。”
  自卫团长听到河边吵声,摇摇晃晃地来了。宋大庆不慌不忙地迎上前去,指着后面紧跟的几名武工队员说:“我们是中央军25师担架队,快把人集合起来,老子要训话!”
  随着一声集合哨音,十多名自卫团丁稀稀拉拉地列成一队。宋大庆眼色一使,30多名武工队员呼啦一声迅速占领庄前有利阵地。那个自卫团长一看苗头不对,撒腿就跑。混乱中宋大庆他们打死两名团丁,其余团丁均做了俘虏。
  宋大庆智取敌弹药、智捉自卫团的战绩,受到华中二分区的通令嘉奖,他所领导的武工大队,也被命名为“神兵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