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
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有一处遗迹,它的原建筑已在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现在只剩下一些残留的地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遗迹。90年以前,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代表了全国420名共产党员出席大会。此外,中共广东区委还派出了一些党员到会旁听,并派罗绮园担任了大会记录。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说起三大,不能不说说党的二大和二大后的西湖会议。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1922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讨论通过了《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决定联合国民党,建立革命的联合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议决案》中明确指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
关于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还是党外合作的问题,中共领导人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早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只得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
1922年8月12日,马林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带来了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的《八月指示》。《八月指示》指出:“国民党是个革命组织,它保持着辛亥革命的性质并努力创建一个中华民国……共产党人应支持国民党,特别是国民党内代表无产阶级分子和手工业工人的那一翼。” 该指示就是要马林在中国立即着手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的工作。马林认为,中共二大《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的与国民党进行党外联合的主张,是“空洞而不能实行的左倾思想”,他断言,不仅孙中山不能接受这种所谓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就是共产国际也不会同意这样做的,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要求中共中央立即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于是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了特别会议,专门研究国共合作问题。会议开始时,马林没有出示共产国际的指示,陈独秀、张国焘和蔡和森在会上强烈反对马林的主张。在激烈的争论中,马林拿出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与会者最后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西湖会议以后,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一起拜访了因陈炯明的叛变而逃亡到上海的孙中山。陈独秀等人正式向他提出两党合作的主张,并建议他依照民主的原则改组国民党。当时孤立无援的孙中山欣然接受了共产党人的建议。不久,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由国民党元老张继介绍,孙中山主盟,正式加入了国民党。而对党内合作反对最激烈的张国焘,也于9月的某一天,由张继主持,加入了国民党。从此,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张国焘成为具有双重身份的党员。当年,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的决定,需要党的代表大会加以确认,于是这个问题就被提交到党的三大上。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决定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陈独秀在大会的报告中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陈独秀说:“在上届代表会议上,我们同意远东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情况的发展表明,只有联合战线还不够,我们又接到了共产国际关于加入国民党的指示。在上届代表会议以后,我们不能很快地召开代表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中央委员会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党的政策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合实际,以后我们便更多地注意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开始参加现实的运动”。
在三大上,与会代表们就国共合作问题,特别是共产党员应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国焘、蔡和森等再次在会上提出,只有工人阶级才革命,国民党是不能革命的,所以他们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反对共产党员和工人、农民加入国民党。马林、陈独秀等人则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只能站在消极的帮助地位。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与会的多数代表赞成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建军阀的联合战线,他们批评了张国焘等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的“左”的错误观点,论证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工人、农民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和扩大反帝反封建军阀的联合战线的必要性;同时也不赞成马林和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主张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经过热烈的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为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同时保存和努力扩大共产党的组织,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强调“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
中共三大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关于第三国际第四次大会决议案》、《关于党员入政界的决议案》《关于劳动运动的议决案》、《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关于青年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谋求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中央组织机构、职权分工、工作制度的法规性文件。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对中共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作了修订和补充,章程共6章30条,基本保持了二大党章的结构和内容,首次增加了新党员“候补期”等规定。
选举新一届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党的三大的一个重要的议程。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其余4 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这对于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于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在《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指出:“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同时,强调应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中共三大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6月20日,党的三大结束的当天,与会代表们来到广州黄花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的指挥下高唱《国际歌》。大会在雄壮有力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在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就是从中共三大开始的。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2006年7月1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在三大的原址旁建立了中共三大纪念馆,纪念馆门前的石碑上刻写“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