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们196师坦克团从北京丰台搬进了武清县(现改为武清区)杨村营房,从此改变了多年来分散居住在老乡家里的状况。1955年,全军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薪金制的三大制度改革。当时我在坦克一连当技术副连长,负责全连坦克的保养修理和技术训练。这一年春天,随着义务兵役制的实行,各个连队都有一些老兵要复员回乡。说实在的,我和这些老战士有着深厚的感情。
1953年1月17日,我从长春拉拉屯第三战车编练基地毕业后,就分配到坦克连当技术检查员,尽管我才当了三年兵,但老战士们就像对待自家小兄弟那样爱护我照顾我。当然,我也经常为他们读报、写家信,彼此间建立了很深的战友情谊。尽管我有一些文化知识,学过一些力学、电工学、运动学和坦克的结构原理,但实践经验远不如老坦克兵们丰富。然而,这些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老战士学习很努力,态度也很诚恳,不耻下问,从V型发动机、高压柴油泵、变速箱、离合器到行动部分的避震器等,都学得很认真,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令我最为钦佩的是,这些老战士都经历过战火的考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亲历了无数次的战斗。于是,无论在北京清华园演习,还是在南口、昌平、卢沟桥下沙滩上进行训练,每当夜幕降临、连队休息时,他们都会给我讲述那些又惊又险、生动感人的战斗故事。我知道,他们有的与日本鬼子拼过刺刀,有的炸过敌人的碉堡,有的多次负伤,人人都立过功,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而此时,有些老战士要脱下军装,离开军营,告别朝夕相处的铁马(坦克),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然而,义务兵役制要坚决实行,新兵已经补充到部队,这样,我们连就有十多位老战士要复员。
1956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根据团首长的指示,举行复员老兵向军旗告别仪式。操场上拉了一长条红布横幅,上面书有“复员老战士向军旗告别仪式”几个醒目大字。横幅下摆放了几张长条桌,桌子前插了一面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全团官兵排成了整齐的纵队,形成了一个方队,而复员老兵们站在方队的第一排。告别军旗仪式开始,团政委作了简短的讲话后,复员老兵们向生死相依的军旗告别。第一位老战士向前跨了一步,向军旗敬礼后,摘下自己军帽上的八一红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注:准备复员的老战士没有被授予军衔),接着把自己的手枪放在长桌上,然后左腿脆地,双手捧着军旗的旗角,久久地吻别军旗。此时此刻,老战士们热泪盈眶。在场的官兵无一不被这场面所感动,心里默说:战友啊,你复员后去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吧,我们一定会为保卫祖国的江山,保养好坦克,练就过硬本领,时刻准备去战斗!复员老战士们胸前挂着的立功奖章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分外耀眼。这是我唯一参加的一次难忘的向军旗告别仪式。接着,战友们相互签名,互赠照片,作为纪念。我的一大纸袋老照片里,就有不少是复员老战士送给我的。目睹车长周名山、驾驶员龚铭、机电员孟繁太的照片,就想起了我们风里来、雨里去、苦练技术的情景。
57年后的今天,我已是耄耋之人,但这些复员老战士的身影仍在我脑海久久地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