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新四军女兵青春风采 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3月22日下午,由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办,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和大江南北杂志社承办,八集广播连续剧《长江的女儿》作品研讨会在广播大厦举行。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尚志、李蓉,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王春瑞,常务副会长刘谦桢,以及一批专家学者、新四军后代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对《长江的女儿》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她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好作品。
《长江的女儿》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故事频率历经两年半时间精心打造、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去年8月播出后听众反响热烈。她讲述的是70多年前四个女青年放弃城市生活,怀揣青春梦想,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汇入抗日救国斗争洪流的故事。该剧没有直接反映战争场面,而是如散文般串起这些年轻女兵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段段花絮,展现了她们的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颜宁说:《长江的女儿》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首先是她选择了过去较少涉及的新四军女兵这个群体来创作,很有特色。在人民军队里,特别是新四军中女兵比较多。该剧塑造了四个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的女兵,她们在抗日战争、在新四军中锻炼成长,由女青年成长为女战士,为了抗战的胜利,保卫人民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很有典型意义,在当今尤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其次是用广播剧的形式表现这一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收听效果很好。第三是用祖孙两代人交流的方式,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手法很巧妙和新颖。祖孙之间必然会有矛盾和碰撞,怎么来解决,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第四是剧中许多情节来源于实际,作者努力从生活中寻找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创作,显得真实生动。剧中有些细节有我父母的影子,所以印象深刻,很受感动。
新四军后代、作家王小鹰谈到:当前出来这样一个节目很不容易,因为它树起来的是革命理想主义,新四军女兵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我觉得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我们不能遗忘历史,如今很多的穿越剧和帝王将相剧,把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搞乱了。我们需要像《长江的女儿》这样的文艺作品,要把释放出去的个人欲望收回来,为社会、为人类,要讲一点理想和信念,不要全部为自己。如果该剧可以修改的话,应该把这四个女兵的出身、经历和个性反差拉开,让人们觉得在新四军的队伍里面,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道路,但是她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上海市政府参事毛时安接过话题说:我觉得这个戏是当下吹来的一股清新的风,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世俗和功利的,乃至极端个人主义的活法之外,其实有另外很多的活法可以选择。《长江的女儿》是那一代人的青春之歌,每个时代度过青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贡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理想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她写出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生存方式的独特性。这个剧在今天来说是应该提倡的,而现在她的收听率,与类似题材电视剧的收视率,或者类似题材小说的印数,还有类似电影作品的卖座率都不太理想,这个不理想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失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很多的人去做大量的工作。
83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君青说:今天举行广播剧《长江的女儿》讨论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5月,15岁的我从被日本鬼子侵占的家乡南通逃出来,到解放区参加了新四军。《长江的女儿》这个剧名首先吸引了我,感到亲切和温暖。剧中的四位大姐仅剩下一位了,我觉得她们就在我的身旁,也有我的影子。编剧不是单纯的想象或是简单的采访聚拢,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更符合现实。我还感到该剧有着宽广深厚的视角,剧中的吴丹瑕、杜鹃等人仍然活在我心中,成为眷恋和回忆。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解放战争期间,部队在山东休整,我们的陈毅军长在一次大会上说:同志们,革命就是为了下一代,如果不是为了他们,我们还革啥子命。我认为,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是这样,仍然要有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希望年轻人多读点历史,才能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未来才更美好。
《文汇报》副刊“笔会”原主编刘绪源认为:我们要写战争,但不要把战争神圣化;同时要表现战争的真实性,不要胡编乱造。我觉得这个作品有现代感,没有胡编乱造,也没有把战争神圣化。那个年代,怎么才能推翻炼狱?她们没办法逃避现实,只有用战争解决问题,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但这不是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是站在时代高度和今天的思想高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外,我觉得这个作品有诗意,第一集《渔光曲》的插入处理非常好,结尾的时候非常感人,最后两场关于死亡的对话和战友的对话非常精彩。这部作品强调了各个时代青春是一样的,女兵们那时候的青春和我们现在的青春是一样的,它确实写出了青春共同的东西——热情、天真、敢于牺牲,青年人中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嫉妒,恋爱中的幼稚,崇拜英雄,等等。相比之下,她们那种青春热情在今天太少了,使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缺陷。这是一部头脑清醒的作品,非常好。
华东师大影视学院教授王晓玉说:广播剧怎样才能做好,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达到一定高度,《长江的女儿》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是很成功的。首先本子成功。广播剧的剧本非常重要,这个剧本里面的语言非常规范,带有诗意,而且有思想内涵。另外就是对白写得非常成功,作为一个文学剧本来讲,它通过对白把每个人物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声响,声响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音乐。我认为它的音乐相当好,包括一开始片头的背景音乐,包括中间插上去的歌,到最后剧尾的音乐都很美,能洗涤一个人的心灵。这样的音乐配在这样的本子里面就适合了,匹配了。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杨展业谈到:这部剧很成功的地方,就是试图刻画抗日战争中、革命队伍里面那些女兵的人性。剧中的四个女兵,她们和时代一起成长,她们有过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但是她们最后都成长起来了,而成长起来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我觉得这是战争题材作品的突破和进步。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关于战争年代的作品,真正能把革命队伍里那些人革命的一面、党性的一面,与人性的一面、人情的一面结合起来写得好的,是相当少的。我觉得这部戏有很好的基础,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出席研讨会的瞿新华、赵化南、马文运、郦国义、罗愤等专家学者和新四军后代,也在会上作了发言,充分肯定该剧的成功之处,也谈了一些中肯的、有价值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