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期●文化战士天地●

新中国军乐事业主要奠基人罗浪

作者:曾国智


罗浪,1920年7月28日出生,原名罗南传,福建德化人,当代出色的革命音乐家和指挥家,新中国军乐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他曾任晋察冀军区战线剧社音乐队队长,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任军乐队总领队、总指挥;后历任上海市文化局音乐室主任,解放军军乐团、首都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训练总监部军乐处处长,中央广播乐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他编配创作典礼、仪式用曲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哀乐》,最新的作品《献花曲》曾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的仪式上采用。他是中国文代会第一、二、三、四次会议部队代表,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2002年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最高荣誉奖。



创作歌曲200余首

冬日北京,安德里总政干休所,罗浪老人书房的书柜里装着《百唱不厌·难忘的歌》、《晋察冀革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国音乐家名录》、《俯拾诗歌集》、《军乐礼赞》等书籍和他身着戎装的照片,一张2009年全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荣誉证书更是醒目。

墙上高高挂着还是过80寿辰的时候几位老战友、军乐团老同志送来的“寿”字和喜庆牡丹。其中一幅这样写道:“颠沛流离,求知求真。风华正茂,投笔从戎。开国大典,国歌高奏。夕阳正好,壮志不已。”

“我一生中就是两句话:一是听党的话,我是听党指引走上革命道路的;二是做好工作,作曲、指挥都是革命工作,是革命工作就要认真做好。”谈到音乐创作,老人家丝毫没有夸大自己的成就。

他的作品共有歌曲、大合唱及歌剧歌曲等200余首。《狼牙山谣》、《五壮士之歌》、《从军曲》、《英雄赞》、《子弟兵进行曲》、《冲破黎明的黑暗》、《一分区进行曲》、《保卫一分区》、《七月小唱》、《保卫胜利果实》、《再接再厉歼灭敌人》、《李常胜捉俘虏》、《生活在晋察冀真快活》、《四十一号桥》……这些歌曲,是当时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其中部分编入《抗日战争歌曲集》,1950年已录制成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老又创作和改编了数十首军乐曲和礼乐曲。如《东方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航空员进行曲》、《军歌联奏》、《哀乐》等。他还为话剧《子弟兵与老百姓》、《戎冠秀》,为电影《晋察冀新闻》一、二、三号,为《百万雄师渡长江》等创作乐曲,指挥录音。在军事教育电影方面,他领导拍摄了民兵教育片《地道战》、《地雷战》及《单兵教练》、《班进攻》等百余部军事教育片。
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英雄赞》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外,《哀乐》是罗老影响最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那是他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

罗老说,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哀乐》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张家口悼念阵亡烈士的典礼上。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中央批准将《哀乐》正式作为国家葬礼乐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讣告之前,首次完整地将《哀乐》播放全国。自此,《哀乐》一直沿用至今。

戎马生涯数十年

其实,罗浪并非单纯的文艺工作者,他也曾屡次荷枪实弹冲锋陷阵,战斗于沙场之上。

罗浪幼年曾随父南渡马来西亚,少年时期回国求学。他禀赋聪明,活泼洒脱,富于感情,嗜好音乐,喜爱文艺,曾先后就读于德化县明伦小学、德化县立培风初级中学、省立永春中学(今永春一中)。1936年永春中学初中毕业,他复南渡马来西亚随父谋生。未几又归国,入上海暨南大学附中高中部。“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广大地区,到处烧杀奸淫掳掠,抗日烽火席卷中华大地。其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又大举南侵东南亚,罗浪的母亲和两个年幼妹妹,皆于马来西亚惨死在法西斯日军的枪弹屠刀之下。

面对国家民族存亡关头,1938年秋罗浪毅然奔赴延安,进入延安陕北公学,不久又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39年冬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后任晋察冀一分区战线剧社音乐教员和指挥;1943年任晋察冀抗敌剧社音乐队队长兼指挥;1947年奉命组建华北军区军乐队,任队长兼指挥;1949年12月奉调南下,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音乐室主任兼上海交响乐团军代表。

在战争紧要关头,罗老出生入死,转战沙场。他曾从军于杨成武领导下的晋察冀第1军分区,驻扎在易县、徐水、涞源一带,曾参加著名的狼牙山战斗。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敌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当初我是跟着部队往前冲,半路的时候,杨司令员带着我们往树林里钻,他让6班一直把敌人引上山去。我们从树林里头钻出来,就绕到了狼牙山的下面……”

据罗老介绍,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外,晋察冀第1军分区中有好多福建人,也有不少德化人,在狼牙山牺牲的战士中也有福建人。后来罗老创作了慷慨激昂的《狼牙山谣》、《五壮士之歌》。

演奏国歌第一人

开国大典上,他指挥2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最雄壮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播入亿万人民的心田。那段记忆,已镌刻在他心灵的深处。

“就在开国大典万事俱备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演奏什么乐曲呢?在讨论中,一部分人主张按老规矩办,采用旧军队的阅兵曲即德国的乐曲,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全部采用苏联乐曲。当时我年轻气盛,提出第三种方案,要用改编的革命歌曲。”

“新中国自己的庆典,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的乐曲呢?”罗浪回忆道:“华北军政大学搞过一次阅兵式,用的就是经改编的我军军乐曲,也获得了中央首长的肯定。”使用改编革命歌曲的方案提出后,聂荣臻批示:“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请五大书记审阅。”毛主席挥笔写下了“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9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周恩来批阅“同意主席的意见”。毛泽东的这9个大字,跨越时空60年,到现在依然是军乐团完成任务不变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罗浪当时上报的曲目是:《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经过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一套以解放区流行革命歌曲为主,穿插《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战车进行曲》的开国大典军乐曲诞生了。

随后的半个月里,军乐团抓紧修改配器。罗浪和他的军乐团为迎接开国大典,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联合军乐团于1949年7月正式组建。那时,罗浪怎么也没想到,他组建的这支军乐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时我们并不知道将要参加开国大典的演奏。后来,阅兵副总指挥聂荣臻再三强调这次阅兵的重大意义,但也没讲这是一次开国大典的阅兵活动。他向全体人员发出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当时我们纳闷,到底是多么重要的阅兵,连空袭都不怕?”

直到1949年8月,罗浪才知道这支联合军乐团要参加开国庆典,自己将要举起的是开国大典上那支重若千钧的指挥旗!“当时真是打心底里骄傲,精气神全提起来了!”

10月1日,乐队进入天安门以前,阅兵指挥部下了一个死命令:所有部队、所有人一定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不许个人乱动,哪怕天上国民党飞机扔炸弹,扔刀子,大家也要一动不动,抱着牺牲的精神来完成这个任务。

下午l点,乐队集合列队,按规定检查着装及携带的乐器。检查完毕,罗浪率领军乐队列队进入天安门。下午2时30分之后,当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登天安门时,罗浪立即指挥军乐队奏响了第一支乐曲《东方红》。

3点,典礼司仪林伯渠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现在开始”之后,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泽东宣布的声音一落,罗浪就等待司仪发命令指挥军乐队演奏国歌,可司仪却只提到了鸣礼炮、升国旗,而没有宣布奏国歌。罗浪稍一考虑,就临机处置,按预先规定程序指挥奏起了国歌。“当我指挥乐团奏响国歌后,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群情激昂。从这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从此站起来的堂堂中国人的自豪!”罗浪说。

升国旗时,时长46秒的国歌要奏3遍,国旗才能升到顶端,这都是当时经过一遍遍演练和计算的。随后,乐队按照计划完成了阅兵和群众游行的所有曲目。谈到那一刻,罗老异常兴奋:“当一个个方队踏着我们演奏的旋律走过时,那种激动而自豪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那一天让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