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对于这样一个题目,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但50年前,有一个人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说:“人活着,就是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美好。”这个人,就是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心灵的雷锋。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之所以须臾不曾离开国人的生活,因为雷锋有着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雷锋的第一笔捐款,是1958年春,他拿出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元钱,捐给农场购买拖拉机。雷锋当兵后,一个月只有6元钱津贴,1960年秋天他得知辽阳遭受洪灾后,当即向灾区捐出了100元钱。有人可能会说,雷锋对自己太苛刻了,似乎少点人性化。其实不然,如雷锋送那位迷路大嫂的故事——大雨倾盆中,他脱下雨衣让大嫂穿,脱下军装盖在孩子身上,护送娘俩回家。他为了他人而不顾自己,这是纯洁人性化的生动体现。
“人,为什么活着”这道题,颇值得国人好好思考一番。如果人只顾自己而活着,那就时时处处只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越算路越窄,越算越缺乏道德与诚信。而人活着更多地想到别人,或许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让个座,或许把跌倒的老人扶起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平凡中见伟大,普通中见崇高,社会正需要这亿万件小事支撑起宏伟的道德大厦。
由此可见,高尚的雷锋精神并没有高高的门槛。只要我们每个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身边事做起,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的社会必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