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期●青少年绿洲●

铁军精神激励 我不断前行

作者:赵东云

多年前,一则《我所知道的新四军》征文大赛启事吸引了我,作为一个新四军的后代,我写了《爷爷是这样离开的》文章参赛。文章讲述了爷爷在新四军部队中战斗牺牲的经过。后来,这篇短短的征文竟获得了优秀奖。这大概是我关注新四军历史研究的缘起了。

对于新四军的历史,除了皖南事变和黄桥战役,或许并不为众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所知晓,因此,粟裕大将曾经说过:对于新四军的历史应该加强研究,这是高屋建瓴的见解。
后来,我从福建回到安徽工作,参加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研究会的老同志给了我一些新四军历史资料和文献,从而为我打开了详细了解和研究新四军历史的一扇窗。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关于新四军历史的文稿,并参加了各地举办的新四军历史研究学术交流会。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和研究,我不仅在文字上小有收获,更使自己获得了无限的精神力量。透过历史的重重烟云,新四军将士们的形象,一个个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要“把九十九颗子弹射向敌人,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那是勇敢;李子芳、黄诚、施奇等坚持狱中斗争,最后不屈牺牲,那是忠诚;粟裕率领先遣队深入敌后,英勇抗战屡歼强敌,那是胆略气魄;叶挺坚持要把“牢底坐穿”,那是革命信仰;无数中华热血青年汇聚皖南,投身抗战事业,那是使命和责任……

新四军将士以他们的品格和血肉铸就的铁军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12年9月,一场意外让我住进了医院,既不能阅读也不能写作,对未来感到迷茫。那段时光,我时常让妻子给我读有关新四军历史的期刊上的文章,铁军精神的光芒再次照亮了我的心房,使我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本来,医生说我至少要休息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仅仅一个月后,我就再次出现在自己难以割舍的教学岗位上。

两个月前,我有意识地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对新四军历史、对革命历史了解甚少。他们可以列举出一连串歌星、影星、体坛明星的名字,却不知道几个革命烈士的英名;他们参观游览过不少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却很少瞻仰过革命纪念碑和烈士陵园;他们知道许多名人轶事和明星绯闻,却很少知道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奋斗不息、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战斗经历。当看到这样一份份调查表,既有些出乎意外,又使我感到无限沉重。

今天,已很少有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句名言了。但是,对历史的淡漠疏远,无疑是精神传承的缺失,也无疑是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残缺。铁军精神属于革命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吃汉堡包,不喝可口可乐,但却不能不接受优秀革命精神的润泽。

带着这种想法,我想到应该在高校中开设一门新课程——《红色文化》。经过十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初步完成了新课程的大纲和主要教学内容。在这门课程中,我使用了大量新四军在华中英勇奋斗、抗击日寇的素材。接着,我向学校正式申报了这门新课程。

此前,铁军精神、红色文化给了我巨大力量,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而今,我深信,通过这门新课程,也能够使学生们更多了解先辈们奉献青春、奉献血肉的革命斗争史,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向学生、也向社会传递激励人民奋斗不止、锐意进取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