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纪念王恩茂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有人回忆起王恩茂在新疆学维语的事。全国刚解放,中央就派王恩茂到新疆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等职。到新疆后,王恩茂就决心要学好当地的维吾尔族语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为新疆人民群众服务,要把民族工作做到家,就应“听得懂”当地民众的话。学维语,对一位长期驰骋沙场的老同志来说,其困难可以想象,但王恩茂却坚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后来,王恩茂长期主政新疆工作,他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保持沟通交流的作风始终不变。这对我们时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有深刻的启示。
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得懂”群众的语言,首先就得和群众有感情。如果和群众没有感情,或感情不到位,对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就不能感同身受,甚至置若罔闻。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和群众心贴心、心连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的意见甚至牢骚当作苦口的良药,当作对我们工作的最大信任和鞭策。一句话,就是要切实站在群众的立足点上,才能真正“听懂”群众的话,从而用实际行动去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得懂”群众的语言,还得学会听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常说众口难调,群众的意见也会“五花八门”,有的可能直言不讳、单刀直入;有的则曲径通幽、话里有话。其实,不管群众表达意见的方式有何不同,只要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群众呼声,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对敢于直言的意见,即使有些话较刺耳,我们也应容得下,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些群众吞吞吐吐、不敢直言,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还言路不畅,更需要我们洞察其忧,找出群众的难言之隐,“听懂”群众意见中的真正内涵,才能找准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
王恩茂同志早就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当然这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学一种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言,而是要求我们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中,应努力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