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期●采 珠●

新书推介

作者:

 编者按: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国开创者家事追忆》编委会新近专门约请了十七位元帅、副总理、部长的子女回忆并亲笔实录了他们的父辈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子女的往事,并结集出版了该书。他们的记忆真切感人,折射出父辈人格的光辉。本刊摘其若干精要,与读者共飨。
       “要经受得起委屈”——儿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陈赓大将说:你这点委屈算什么?当年我从国民党监狱出来后,王明曾指示说,陈赓和蒋介石的关系不一般,被捕后要么叛变要么也得给杀了,不可能回来;若是放回来一定不可靠,要派人杀了他。幸好来人与他同在特科工作过,对他太了解而未动手。陈赓知道后虽然也伤心过、委屈过,但仍毅然回到中央苏区接受组织的审查考验,继续为他理想的事业而奋斗。陈赓的女儿陈知进回忆这段往事时,深情地说:“爸爸总希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多经受些磨练。”
      “共产党员的字典里不应该有特权的字眼”——建国初期,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陈正人要求子女不管刮风下雨,一日三餐都要到离家一里多路的省委机关大灶吃饭,从来不允许吃中灶,更别说小灶和特灶了。在他们上大学期间,陈正人只给子女16元生活费,其中还包括车费、学杂费。他说:“不是家里没钱,而是让你们保持同工农子弟一样的生活水平。要与大家同甘共苦,这样才不会脱离群众。你们现在是学生,更应艰苦奋斗。即使你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他的影响下,孩子们穿的衣服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儿子的一件棉衣穿了近十年,背心有时穿得肩膀部分只剩下几根纱连着……陈正人的儿子陈瑞生回忆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都浸注了父亲呕心沥血的教诲。”
      我开始理解那时父亲思想中深深的忧虑——林枫女儿林梅梅回忆:我和父亲最大的一次冲突是在1960年的暑假。那年,我18岁,刚刚结束了紧张的高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可真是松了一口气。父亲母亲去北戴河参加中央在那里召开的会议,也带我们去了。我就和朋友们玩疯了。父亲母亲很怕这样优越的条件会惯坏了我们,天天逼着我们写大字、读报纸、学做鞋、纳鞋底子,早晨5点起来磨豆浆,帮工人拔草……我们不愿意做这些事,常常溜出去和朋友们玩。父亲发现了几次后,终于火山爆发了。他整整骂了我3天,而且上纲到“革命与反革命”的线上。他说:“少奇同志说‘以前是反革命的老子有革命的儿子;现在有可能是革命的老子有反革命的儿子’!”“你18岁了,整天想玩、玩、玩。你妈18岁的时候已经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了!你看看外边那些干活的农民,他们在18岁的时候要干活养家,他们能玩吗?”“干部子女条件太优越,脱离群众,很危险!”……
我被他骂得哭了很久,心里觉得很委屈,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他那么生气。过了这么多年以后,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看看这些年来在一些子女中发生的问题,才开始理解那时父亲思想中深深的忧虑。
      十四年后重有家——聂力的父亲聂荣臻、母亲张瑞华,上个世纪30年代就先后离开了她,把她寄养在上海嘉定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毛齐华的家里。当时她只有5岁。毛齐华长年不在家,他有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全家就指望他的妻子干活养家,家里生活十分困难。聂力就在艰苦的乡下环境中一天天长大。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下地干活,还给人家当过一段时间的长工,帮人家带孩子。大约十三四岁那年,还到日本人统治下的嘉丰纱厂当一名童工。抗战胜利后,经过组织的寻找、安排,她才于1946年4月16日在张家口回到父母亲的身边,这一别长达14年。据聂力回忆:刚到家的那两天,我们倾诉着离别之苦,我听不懂父亲的四川话,父亲也听不懂我的上海土话,母亲就做我们两人的翻译。谈起我所受的苦,父母亲一次次掉下眼泪。有一次,我带着怒气说:“你们为什么那么狠心,把我丢给人家不管?”父亲正色道:“孩子,你不要怨恨爸爸和你妈妈,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才这么做的。要恨,你就恨旧社会,恨国民党反动派。”
不久的一天,父亲安排我到张家口第一完小上课,还把一个日本制造的黑色皮包送给我,说这是我的书包。我都16岁了,还要上小学,有些难为情。父亲说:“只要去学习,哪怕年龄再大,也不丢人。学到了本领,才能为劳动人民做事情。”
      父亲送给我的这个书包我保留了一辈子。一看到它,我就想起刚刚见到父母的情景,想起父亲鼓励我学好本领的那些话。
      走毛岸英的道路——罗瑞卿的儿子罗箭回忆:由于当年哈军工学生中,党内高级干部的子女多一些,外界很多人称哈军工是“贵族学校”,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哈军工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国的国防工业。1953年成立之初,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毛主席和陈赓大将谈到朝鲜战场的形势,当时有组数据:美军和我军伤亡都是30多万,但美军伤多亡少,而我军伤少亡多。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和美军的装备比起来,的确是吃亏了。因此,毛主席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着手建设我们自己的军事工程院校。当时中央开会,陈毅伯伯就跟大家拱手相约:我们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都要带头把子女送到这个学校来。当时,到哈军工上学就意味着准备上前线,走毛岸英的道路,为国献身。哈军工的学员毕业时,无论工农后代,还是高干子弟,都纷纷给党支部写信,要求到基层、到前线、到偏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我们知道,必须这样要求自己,必须走这样的路,我们才能成长起来,成为像父辈们那样的共产党员,那样的革命军人。
      爸爸的这番话,影响我一生——柯庆施的女儿柯六六回忆:一天晚饭后,爸爸找我谈话。这是他唯一的一次与我正式的交谈。话题是要善于团结同学。起因是,我说我看不惯某些同学身上一些不大好的习气。爸爸说:“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别人的缺点上,不要总是看不惯别人。每个同学的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要学会和大多数同学相处,和每一位同学都搞好团结。只跟几个同学相处,而把其他同学拒之门外,怎么行呢?主要还是应该克服你自己身上的骄娇二气。”
      我一时接受不了爸爸的批评,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委屈地抹泪。爸爸摇摇头:“你这孩子,太脆弱了。”爸爸当时一定既伤心又失望。其他父母也许不会对一名初一学生说这样一番话,但我的爸爸总会为孩子着想得很远很深。他的这番话,影响我一生。(李庄  古月  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