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海县有2万多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被称为“凤还巢”)。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2000多个,年创产值30多亿元,约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0%,“凤还巢”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东海县、镇(乡)党委和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富民工程中,鼓励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佳选择。他们形象地比喻这是老区发展“初级阶段”。同时认识到要振兴县域经济,加快老区发展,应在抓好输出的同时,侧重抓好“回流”,输出打工者,返回创业者,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他们又形象地比喻这是老区发展“高级阶段”。目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中,利用当地农产品、矿产品资源的企业有3000多家,形成规模的龙头企业50多家。有2000多人成为私营企业“小老板”,200多人成为百万富翁。该县涌现出吴建彬、金明宝、徐进等六个返乡创业典型,他们成为全县民营企业的排头兵。返乡创业的发展,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流向农村,不仅富了一家,而且富了一方,不仅壮大了地方财政实力,而且是支撑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山左口乡返乡青年金明宝在县、乡党委、政府和老促会的引导扶持下,仅用5年的时间就创建年产5万吨的食用酒精、无水酒精两个规模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吸纳当地200多个贫困农民进厂务工。打工农民高兴地说:“在家门口打工不要走南闯北,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真好!”
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东海县“两会”——老促会和扶贫协会积极配合县、镇(乡)党委政府主动为他们“架桥铺路”办实事,促进“凤还巢”企业做大做强。
三年来,县“两会”争取省扶贫协会10万元培训经费,会同县劳动部门举办技术培训班,为务工农民免费培训500多人,使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技术骨干作用,成为部分民营企业的奠基人。对刚上马的个别企业,在资金上帮助协调筹措,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度过难关。返乡创业者吴建彬兴办的熔融石英公司,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流动资金不足,难以正常运转。该县“两会”多方筹措资金60多万元,又争取省扶贫协会10万元扶持资金,及时投进该企业,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2006年销售额12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徐进创建的奔牛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春天面临缺乏资金收购原料的困难,县“两会”又帮助筹措10万元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徐进感激地说:“县老促会给的钱虽然不多,但却是我最需要钱的时候,犹如‘雪中送炭’,小钱解决大问题。”原安峰镇农民蒋庭伍回乡创办的金珠棉纺有限公司,因生产流动资金需求量较大,县“两会”又主动到东海工商银行帮助协调解决贷款300万元,保证企业及时试车投产。该厂吸收了当地300多个贫困农民进厂做工。当创业者在土地使用、电力配置等方面遇到难题,县“两会”立即联系县供电部门为扶农肥料公司架设1.2公里的高压线路,为奔牛食品公司进行了增容改造,为晶宝熔融石英公司解决了厂房扩建的用地、为金珠棉纺有限公司增扩用电高压支线等。这不仅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又为企业节省了改造扩建资金。
最近,县“两会”还帮助民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维护企业利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