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期●缅怀篇●

寸心一掬慰忠魂

——忆可敬的老领导曹衍正

作者:顾嘉禾 刘志鹏


时光飞逝,犹如白驹过隙。数十年的陈年往事,大多渐渐模糊淡忘,而有些事却能久久耐人回味,挥之不去。我们可敬的老领导衍正同志的业绩和品格,就是这后一种情况。
1983年11月26日,中共南通地委常委、南通专员公署副专员曹衍正同志,在审阅革命史料时,不幸猝然辞世,时年才66岁!

漫漫的30年过去了,今天人们对衍正同志的深情依然如故。他的遗孀陈侃大姐以及在海内外的儿女、孙辈们,都以各种方式虔诚地祷告着九天英灵。曾在衍正同志领导下工作过的人,虽已耄耋之年,仍十分艰难地写出一篇篇回忆文章。我们作为当年与之朝夕相处的下属,也在灯下阅读资料,寻觅历史履痕,追忆故人故事……

曹衍正同志一生,有着非凡的经历,许多方面颇富传奇色彩。从他的身上可以深切地感悟到,一个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如何锤炼成长的。

1917年,衍正同志出生于通州区五总镇一个中道式微的读书世家。他自幼勤勉好学,聪慧过人。在就读私塾8年中,凭着独到的悟性和勤奋,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其中古汉语的功底尤为扎实,并练就一手刚劲而娴熟的书法,对国画艺术也颇有兴致。左邻右舍的长辈们都夸耀他是“乡里秀才”,前途不可小觑。15岁上,他为了接受现代文明教育,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又转至石港小学读书4年。入学未几,他竟然能一面作为学生听课,一面顶替缺任老师走上讲坛,并帮助学校誊写文印,承担许多文牍事务。

衍正同志幼年读书的地方,离文天祥渡海亭不远。他对文天祥的许多轶事听得格外入神,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此时,日本军国主义者长驱直入,占领我国东北、华北,蹂躏中华大好河山。这种罪恶行径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1936年西安事变,他从心底里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抗日的正确主张,随后毅然考入了有共产党组织活动的上海黄渡师范学校,以接受党和进步人士的救亡教育,寻找走上革命的路径。1938年初,他折回家乡参加第四游击区特务总队,投入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奉江北特委命令,转至如东苴镇,在沿海组织领导“渔盐民抗日协会”、“渔盐民自卫队”,因反抗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和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暴行而遭逮捕。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后,江北特委分配他到离南通城很近的正场地区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在不到一年时间,他在正场努力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做了许多艰难而极具风险的秘密工作,得到特委书记赵毓华的嘉许。

1940年,新四军东进之后,苏北特委与江北特委合并。衍正同志随同江北特委一批地下党员,编入新四军苏北挺进纵队教导队。黄桥决战结束,原江北特委的大多数同志东进南通、如东、启东、海门。衍正同志被组织上留在如西工作,从1940年至1943年,衍正同志先后担任如西县文教科长、民政科长、宣传部长、公安局长等职。在极其艰难复杂的环境里,他积极参与组织区乡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建立县区地方武装、游击队、武工队等。衍正同志还精心策划,办起了滨江、东南两所中学,并在平潮中学开辟了党的活动;接着又创办了县报《如西报》。后来,该报由地委接收,升格为《江潮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革命火种、成为教育民众、激励斗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1944年初,衍正同志出任如西县代县长、县长,1944年底调任靖江县县长,1946年至1947年9月,又担任苏皖边区一专署民政处副处长兼如皋县县长。1946年夏,粟裕在苏中组织指挥“七战七捷”,衍正同志作为地方政府派往军队的随军代表,负责战役后勤,发动组织民工为部队运送粮草,救治伤员。当时,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气势汹汹,空中有飞机扫射,地上有美式大炮轰鸣。衍正同志与战友们昼夜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冒着生命危险,随军活动近50天,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付的任务,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深受部队领导的赞扬。1975年粟裕来南通视察时,还关心地询问衍正同志的境况,当听到他在“文革”中遭到迫害的情景,粟裕沉默良久。

1947年秋至全国解放前夕,衍正同志奉命赴华东党校学习城市政策,为全国解放做好接管城市的准备。苏南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苏南区党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苏南行署交际处处长,苏南区党委“五反”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2年底苏南、苏北行署合并,恢复江苏省的建制,他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交际处长等要职。1955年6月,他奉命来南通担任中共南通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兼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副指挥。直至“文革”受冲击前,衍正同志在南通专署副专员任上工作了11年多;粉碎“四人帮”后,他担任南通地区行署顾问。衍正同志的一生大多时间奉献给了南通人民,为南通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个业绩,写下了一篇篇华章。

我们近距离地接触衍正同志,是在他调来南通地委、专署之后。志鹏与之相处的时间较长,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嘉禾则是六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在我们的记忆中,衍正同志的形象是颇富魅力的。他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有神,架着一副玳瑁眼镜,言谈举止儒雅得体,恰有一派学者风度,而与下级和群众的交往,又格外平易近人,毫无官腔傲气,亲和力和感染力都十分浓烈。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地委、行署主要领导虽几经变动,而衍正同志却一直主管财贸工作,这与他拥有独特的财经专长和工作业绩卓著相关。在地委副书记王太祥生病期间,他又兼顾文化教育工作。遇有中央领导同志来南通,他还临时负责统筹重大接待任务。真可谓是一位知识面广的俊彦。

财贸工作是连接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消费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责任十分重大。当时地委、行署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上,财贸工作则作为一条专线,由分管领导统筹协调。面广量大的任务与领导力量的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同时,由于各个时期财贸工作的重点不尽相同,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很难应对的。

衍正同志在地委领导下,以坚强的党性、顽强的意志、扎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真可谓夙夜在公,披肝沥胆,为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帮助群众度过艰难岁月,繁荣城乡经济,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南通地区之所以很快成为全国全省粮棉双高产、双贡献的先进典型,是地委带领全地区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其中衍正同志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也是功不可没的。

衍正同志对待工作,对待党的事业,有许多可贵而鲜明的特点,尤其是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的理念,求真务实、敢讲真话、不怕扣上右倾帽子的精神,给我们印象极为深刻。南通作为国家棉花重点产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地区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重点棉区既要多向国家贡献棉花,又要保障棉农有足够的粮食消费。衍正同志在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关系的处理上,坚持统筹兼顾,不偏不废。例如上报棉花产量,他坚持以供销部门实际收购量加农民自留棉为准,不为“高产红旗”而虚报,也不按踏田估产而推论。又如对群众生活安排,他不靠纸上算大账,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政策。对那种不说真话、好大喜功、忽视群众疾苦的作派,他尤其反感。

l961年至l962年,由于粮食上的高指标、高征购,许多地方在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后,农民口粮不足,靠瓜菜补充,生活极度困难。在群众生活安排上,他不满足层层汇报,坚持实地调查,让事实说话。l961年八九月间,他由县委财贸系统同志陪同,去自己的家乡南通县五总公社踏户调查,发现不少群众患上浮肿病,出工人数很少,甚至发现多处焚烧纸钱痕迹,心情沉重地说:老百姓在挨饿啊!接着,他又与志鹏一道去启东县吕复公社调查,并到志鹏父亲的家里实地察看。当见到老爹锅里也是玉米粞加菜汤,他连连摇头,自责地说:看来口粮紧缺并非个别现象,我分管财贸工作是有责任的!回到机关,他立即向地委常委会汇报,提请常委会批准将仅有的机动粮调拨至重灾区,后来地委又采取诸如“借种地”等临时超常措施,帮助农民群众度过困难。此时,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也十分稀缺,直接影响着粮棉产量。衍正同志又与地委其他领导一起,大力组织各县兴办小化肥厂、小农药厂。这些举措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十年党的教育和革命生涯的锤炼,特别是长期经受血雨腥风的严峻考验,使衍正同志养成了令人感佩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

他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1944年后,他先后担任三个县的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初起,即为正厅职领导,而1955年6月,调来南通行署任副专员,在副职岗位上连续干了11年之久。以通常而言,这似乎难以理解,而衍正同志却毫不介意,而且干得尽心尽责,有滋有味。他说共产党员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做事,要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

衍正同志遇事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居功诿过,这种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南通市人民剧场原称更俗剧场,建于张謇时代,是当年南通市区最有影响的演出场地,又是地委专署重大活动的唯一会场。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因年久失修,破旧败微而不能开放。地委讨论决定,由衍正同志主持维修工程。在施工接近尾声时,恰逢中央关于禁止兴建楼堂馆所的通知下达,省有关方面据此予以调查。衍正同志没有把责任推给他人,而是对照文件,说明原委,主动承担责任,并亲自写出检讨报告。省里在弄清来龙去脉后,未作处理,但衍正同志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在机关上下却传为美谈。

按照常委分工,衍正同志手里有财权,有物权。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下,他坚守底线,拒绝非份照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品格。衍正同志子女多,经济并不宽裕,口粮、口油、棉布格外紧缺,但他从不打擦边球,不向组织伸手,更不借口搞特殊化。他对自己的子女既疼爱又严格,许多地方苛刻得近乎于严酷,使人深受感动。他的一生廉洁奉公、正身率下,正像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言:“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衍正同志不平凡的一生,具有感人的魅力和动人的风采。他不负伟大理想,无悔使命担当,我们由衷地感佩他,深切地怀念他。他的业绩将永载南通史册,他的品格将始终是激励后昆的宝贵财富。



抗日义士安重根咏赞
张冠城
博浪锥秦贯白虹,元凶授首奏成功。
马关割地金瓯缺,半岛偷天血雨浓。
慷慨悲歌真壮士,舍身取义大英雄。
松江水碧汉江涌,誓扫倭奴剑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