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期●历史研究●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纪念毛主席第二个“五四”指示发表七十周年

作者: 施光华





  
  今年是党中央、毛主席发出第二个“五四”指示70周年,谭震林同志奉命来苏南东路开辟抗战新局面70周年。党中央、毛主席对新四军行动方针有过多次重要指示,尤其重要的是1938、1940年两次五四指示,也包括1940年5月6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对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指示。
  1940年1月19日,中央对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指出,发展当然会引起摩擦,但是只有发展力量,给摩擦者以打击,给武装进攻者以反击,才能巩固自己、坚持阵地和克服投降危险。1940年1月28日,中央书记处指示,要全党干部明白正确的发展路线,造成猛力向前的作风,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乃是全党最主要的任务。5月4日,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发出了《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指出:“在一切敌后地区和战争区域,应强调同一性,不应强调特殊性,否则就会是绝大的错误。不论在华北、华中或华南,不论在江北或江南,不论在平原地区、山岳地区或湖沼地区,也不论是八路军、新四军或华南游击队,虽然各有特殊性,但均有同一性,即均有敌人,均在抗战。因此,我们均能够发展,均应该发展。”还指出:“所谓发展,就是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指示更指出:“例如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冷欣、韩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评、限制和压迫,西起南京,东到海边,南至杭州,北至徐州,尽可能迅速地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区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设立财政机关,征收抗日捐税,设立经济机关,发展农工商业,开办各种学校,大批培养干部。”紧接着,1940年5月6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又发出了对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指示,强调指出,我军政治工作必须在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工作内容与方法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一切迁就国民党的办法是有害的,把国民党首领的演说宣言编成讲话材料是不妥当的。又一再强调,红军时代政治工作条例,基本上现在仍旧适用,政治工作是共产党的工作,一切减弱党的领导作用的企图和办法,都应当坚决拒绝之,我们应该公开的理直气壮的说明我军政治工作的这种立场。
  重温毛主席的指示,回顾70年前苏南东路出现的抗战新局面,倍感亲切。
  谭震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担任过井冈山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红四军纵队和闽西根据地重要领导,亲身参加红四军几次党代表大会,尤其是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参加过数次反围剿斗争和坚持闽西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有丰富的根据地党政军工作经验。他在新四军初创时,是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主要领导,指挥过皖南繁昌保卫战。在皖南,他深感处处受国民党限制,如果一切通过国民党,有被国民党消灭的危险。他曾对人说,皖南虽好,但非久留之地。
  苏南东路,指的是沪宁铁路常州以东到上海郊区至浦东地区。自从1939年秋,老江抗西撤后,东路中共党组织仍处于秘密状态,各地抗日游击队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在敌伪和反动势力“扫荡”、袭击中苦苦挣扎。东路人民在敌伪匪顽蹂躏下,迫切盼望早日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谭震林1940年4月奉命到苏南东路,全面负责领导苏南党政军工作。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和陈毅、粟裕等同志密切配合,结合苏南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独立自主、放开手脚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春天的江南,又出现了生机蓬勃的抗日新局面。
  回顾谭震林来苏南东路开辟抗战新局面,我们有三点最主要的印象和启示:
  一、开拓创新的气魄。谭震林首先在常熟徐市召开了军队和地方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宣布中央东南局和军委新四军分会关于成立苏南东路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以实施统一领导。用东路特委名义,公布了《苏南东路抗日十大纲领》,亮出我党的旗帜,公开向群众宣传我党抗战、团结、进步的主张和政策。他说服各级领导,不能再错过发展良机,要转变单纯依靠点线工作、小手小脚的作风,大胆放手地发动群众,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来东路时,陈毅曾派江抗二团作为东路发展的主力。江抗二团在武进县经过激烈的反“扫荡”战斗,不久因苏中郭村战斗打响,奉调去苏中。谭震林实际上未能带来主力。他运用乡自卫队、区常备队、逐步分批上升为主力的办法,建立人民武装体制,东出苏州、常熟、太仓,西入江阴、无锡,又向青浦、昆山、嘉定,同时由浦东游击队打通和浙东的联系。不到半年时间,部队经历大小战斗57次,毙伤日伪军1000多人,拔除敌伪据点、摧毁伪政权数十处。东路主力发展为三个相当于团的纵队和两个警卫团,即为后来新四军十八旅的前身,被陈毅、刘少奇同志誉为“模范游击兵团”,十八旅五十二团被群众称赞为“老虎团”。水陆两栖轻骑兵式的流动印刷厂、后方医院和军械修理所,活跃于敌伪据点之间。部队不仅依靠农村常备队补充兵员,谭司令还抽调主力团数名团营干部到上海,在上海江苏省委支持配合下,源源不断地动员城市青年学生、工人下乡参加革命。许多下乡同志,在扩军人员和地下交通站掩护下,乘长江轮或乘火车,到达根据地后迅即投入工作和战斗。1940~1941年间,从上海下乡参军或做民运工作的同志,共900多人。十八旅发展到4000多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工作活跃。苏南反“清乡”前,部队还组织苏北参观团,到军部和三师部队参观学习。
  谭震林继承发扬井冈山建设根据地经验,他总结推广常熟、苏州地区抗日自卫委员会的经验,在武装开辟锡澄和昆青地区时,又在江阴、无锡、昆山、青浦等地建立相当县区级的办事处,并在各地加强民运小组的工作,在敌军频繁“扫荡”的复杂情况下,按《十大纲领》行使政权职能。他经常只带一两个参谋和警卫员,乘坐小农船穿插于敌伪碉堡梅花桩之间,亲自做地方上层分子的统一战线工作,在甘露荡口有如“单刀赴会”式地到杨筱南部,成功地争取了独霸一方的杨筱南,为开辟无锡东乡创造了条件。他亲自撰写了《欢迎十二圩港伪军反正》的文章,宣传推广做敌伪工作的经验,并且把做伪军工作概括为“一二一”的方针,即从一心一意靠日军,到一心二意应付敌军,再到一心一意帮助我军。由于东路军政委员会和各地民运工作的宣传动员,各种群众性抗日团体十分活跃。常熟县的抗日妇女会即有3000多人,工人、教师等协会各有100多人,宗教、渔民等协会也各有数十人。常熟、苏州等县颁布了《婚姻条例》、《保障劳动条例》、《禁烟禁赌条例》、《公安条例》、《中西医暂行条例》等法规条例,减租减息、减轻田赋,私塾改造为公立学校,农村社会风气焕然一新。部队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帮助群众备耕备种,兴修水利,在江阴、张家港地区,即疏浚了36条河流,加高河堤20多公里,受益农田近30多万亩。军民、军政关系更加密切。根据地军民发扬创造性,在许多河流中修筑了暗坝,既能防止敌军汽艇过快行驶,便于我方军民徒步过河,也不妨碍小船用人工拖过去。这些经验后来也被介绍到苏中水网地区。
  二、倡导学习的力度。谭震林是勤奋学习的模范,而且非常重视培养干部,提倡在干部中和部队、地方上形成学习的风气。他来东路后,大力加强教导队,要求教导队第一步首先培养100名连级军政干部。教导队第一期结束后,迅速发展为四个队的大队,学员有从主力部队连排骨干中选调的,有从浦东等地游击队中选调的,有许多刚从上海等城市下乡的优秀青年,其中有印刷、军工修理等技术骨干和南洋华侨地下党输送回国的党员苗子,各种人才济济一堂。到1941年秋冬,教导大队共计培养轮训正副连长、指导员、文化教员、参谋、后勤军需干部约1000人。谭震林喜欢用“磨刀石”来形容学习。他说,教导队、培训班像一块磨刀石,刀用到一定程度,就要在磨刀石上磨一磨,更加锋利。他很重视东路特委创办的《江南》半月刊和《大众报》,也把党刊党报形容为“磨刀石”。他还说,东路有1000万人民,就像1000万把刀,其中有纯钢的,要在磨刀石上磨一磨,成就更好的刀。当时东路部队里,许多干部身上都有两支枪,一支是真枪,一支是钢笔。《大众报》为三日刊,发行量最多时近10000份,《江南》半月刊近4000份。东路部队后来整编为新四军第六师师部和第十八旅,师旅团机关成立学习中心组,党支部有宣传学习委员,利用战斗间隙坚持学习。谭师长经常作形势任务报告,他不用讲稿,条理非常清晰。我后来在十八旅五十四团三营工作,团长吴泳湘在闲聊时说,他的学习习惯就是因为受谭师长的影响而养成的。随同谭震林来东路的白书章回忆,他们从皖南行军到茅山,走了十八天,谭每晚组织大家学习了十六次。他出题目,大家畅所欲言,最后他作学习总结,对大家启发很大。师旅部还组织编写了《工人与革命》、《农民与革命》、《常备队的任务》等,印成小册子分发有关单位,深入宣传教育,坚定干部战士的理想信念。
  三、勇于担责的精神。谭震林立足东路、胸有全局、襟怀坦荡、勇于担责的精神境界,给我们印象很深。他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结合苏南实际,响亮地提出向东、向南、向大上海、向太湖、向淀山湖前进的要求。东路地区发展最快时,他不仅派部队携带60000银元和现钞驰援黄桥战役,支援兄弟部队军需医药等物资,而且还支持江苏省委活动经费,还从部队和地方抽调30多名中学文化程度的男女同志到苏北三师工作。苏南反清乡斗争初期,因为经验不足,苏常太地区受到较大损失,谭震林总是念念不忘,主动承担责任,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用以指导澄锡地区的斗争,并在苏中军区干部会上,详细介绍了敌伪清乡和扫荡的不同特点以及我们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苏中准备反清乡的具体建议。1941年11月,茅山地区十六旅反“扫荡”遭遇重大损失,旅长、政委壮烈牺牲。谭震林不顾敌情险峻,坚决要求并获准亲自从苏中渡江前往茅山地区,调整了指挥领导机构,稳定了党政军民的情绪,增强了坚持斗争的信心。
  苏南是日伪统治中心,日军侵华总部和汪伪中央政府在南京,上海是著名大城市。以谭震林为师长兼政委的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十八旅)部队像钢刀,直插敌人心脏地区。敌人寝食不安,经过半年多策划,集结18000多日伪军和2000多特工人员,于1941年7月1日开始,对苏南东路分期进行梳篦式的“清乡”。谭震林吸取经验教训,坚决果断地击破敌伪和反共顽固派的围堵,在极为困难复杂的情况下,指挥部队和党政干部转移到外线,保护了有生力量,受到了党中央、刘少奇和陈毅同志的肯定赞许。
70年后的今天,重温党中央、毛主席五四指示、谭震林同志奉命来苏南东路开辟抗战新局面的丰功伟绩,我们更加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