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选登●

我和《大江南北》的不解之缘

作者:张祥林



  1991年4月,时任大江南北杂志社副社长的周斯明同志来常州筹建联络站,我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听明来意后,我欣然同意参加常州市联络站工作。当时我想,研究和宣传新四军的革命历史,是我们党史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该义不容辞;其次我将在同年8月退休,联络站可以成为我继续工作,发挥余热的一个平台。开始,我担任常州市的联络员,后任武进县(市、区)联络站副主任、主任,一干就是20年,和《大江南北》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江南北》是本好杂志
  《大江南北》坚持宣传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并以独特的风貌,详实的史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好评,称大江南北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股新鲜的空气”,这是难能可贵的。《大江南北》的编辑方针也是比较好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术性和文学性兼备,可读性较强,可供各条战线各种对象学习和运用。我们武进的基层党支部上党课,学校上德育课,对干部进行反腐倡廉等教育,都可选用《大江南北》有关的好文章,作为基本教材,使之成为老同志的知音,年轻人的益友。《大江南北》不愧为华东地区的优秀期刊、“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刊物。
  革命老前辈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参加《大江南北》联络站工作20年来,印象最深的,对我教育最大的是几位新四军的老战士、老领导,他们的言教身传对我的鼓舞很大。我参加《大江南北》召开的十多次联络站工作会议,每次都能看到他们平凡而又崇高的形象,他们的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使我肃然起敬。如原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民运部长,解放后曾任山东省委书记、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等职的百岁老人夏征农,他如此高龄,还多次到会并讲话。又如新四军老战士、原上海市委书记胡立教,生前也多次到会讲话。他们反复强调办好大江南北杂志的重要意义,谆谆教导我们要把这本杂志宣传好,发行好、使我们很受感动!还有萧卡、王维等革命老前辈,他们都已90高龄,至今每次联络站工作会议都参加并讲话。他们把《大江南北》看作是革命的“传家宝”,要把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发扬光大,这使我很受鼓舞。再从各地联络站的人员看,扬州地区的老专员薛先洛,镇江地区的老书记宋亚欣等老前辈,他们都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老黄牛精神,为宣传《大江南北》而奔忙,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鞭策。我能在联络站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与这些老前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做好宣传发行工作
  发行工作是联络站的主要任务,过去没有经验,要靠自己去探索。开始时没有基础,一切从零开始,由少到多,进展维艰。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掌握了一些规律:一是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支年老心红的发行队伍;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四是不断创新机制,拓宽发行渠道;五是抓好学用,促进征订。经过不懈努力,使发行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年年稳中有升。第一年发行量只有120份,今年的征订数已达到6023份,20年增加了50倍,连续8年荣获先进联络站特等奖和3年特优奖,名列各地联络站首位三连冠。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是千方百计抓宣传,千辛万苦搞发行,千锤百炼磨意志。有志者,事竟成。这是我们对《大江南北》的热爱和信任,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