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期●散 文●

将军攻克文化关

作者:金向明

                          张培荣

 
  1951年,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向全军发出向文化大进军的号召。当时西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就是在这个形势和任务面前,于1952年6月正式开办的。学校设置了十个学员大队,其中包括两个高干学员大队(团、师、军三级干部),地点在重庆市北碚歇马场。
  高干队的学员张培荣是老红军,长征时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一步步升上来,到陕北红军会师时,他已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副团长了。1949年初,调任二野十六军四十八师副师长,1950年任川南泸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3年,他从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岗位上来到西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学习文化。
  张培荣是我在四十八师、泸州军分区工作时的首长。尤其在泸州军分区时因我担任秘书工作,与他接触、交谈就多一些。由于过去有过一段上下级关系,在速中两年多学习时间里,我常去他的住处(当年专门盖了师、军级高干学员宿舍),一边听他讲述长征时的战斗经历,一边对他进行必要的文化辅导。从此,我们建立了深厚的亦长(首长)、亦友(战友)、亦师(辅导)的友谊和感情。他说,自己是放牛娃出身,当年红军经过他的家门口时,因不堪地主老财的打骂,就跑出来跟红军走了。他从当饲养员开始。在一次战斗中,他用大刀砍死了敌人,因班长已牺牲,他就当上了班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最后担任了副团长。他说:“由于我是文盲,讲话带靶子,脾气又不好,经常训人、骂人,一次打了警卫员,被关禁闭,反省了三天。原因是自己没有文化,既不懂理论,更讲不清道理。现在组织上让我到速中学习文化,虽然学习中困难重重,钢笔比枪还重,但又不能打退堂鼓,辜负了组织上的培养。”
  我听了老首长的一席内心真情的自白,感到自己是知识分子,业余时间帮助工农老干部学习文化,是义不容辞的。于是,我每周利用业余、假日去他住处辅导。在他掌握了800个单词之后,我动员他“我写我”,我说,你把自己苦难的童年,参加红军后经历的战斗,都可以写出来;遇到不会写的字就××代替,我帮你修改。
  张培荣经过文化速中两年多时间艰苦、顽强学习,攻克了文化关,最后能写出上万字的战斗回忆文章。现在我能记忆起来,他曾写过《腊子口的战斗》、《两次过草地》、《红军会师陕北》等等长征回忆录。这是一个奇迹,是长征的红军在另一场战斗——文化进军中坚强毅力的表现。
  结业后,张培荣同志调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