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期●学习与思考●

批评的武器不能丢

作者:蒋冰海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可是,近些年来,这个好的传统,却被一些人丢到脑后去了。相反,在一些人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文过饰非,甚至拿原则做交易等歪风邪气,则到处蔓延。如此发展下去,那是要坏大事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这是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正如表扬可以激励人,提高人的信心,促使人更好前进,同样,批评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继续前进。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犯错误也不可怕,只要能正确对待错误,坏事可以变为好事。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讲,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促使人进步的一种动力。人总是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中成长起来的。
在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社会现象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环境也比过去宽松多了,这更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人的自觉性,尤其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反而有所滑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管为妙;事实证明自己错了,也不认账,并不准人家批评,甚至对批评者怀恨在心。凡此种种,都同我们要建设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相符合的。
                                                                                                                            二
      造成当前正常批评难以开展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左倾”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
过去“左倾”错误时期,不仅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而且把共产党的哲学也直接称之为“斗争哲学”,把党内生活和人民内部的一些矛盾随心所欲地上纲上线,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不少人。人们痛恨当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的过火斗争,至今还会心有余悸,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否定“斗争哲学”,现在连矛盾斗争也不敢讲了,如果那样就不对了。“斗争哲学”之错误,在于把“斗争”绝对化,实际上是借斗争整人,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是对立的统一,斗争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矛盾斗争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是由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为了“治病救人”,在这个过程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是与非,也会有斗争,但这种斗争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来实现的。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国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还存在着与一些反动敌对分子及腐败堕落分子的斗争,这种斗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最近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揭发出来的种种罪行,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我们必须依法给以坚决打击,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宁和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宗旨的,这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市场经济的这种特性,又很容易造成以个人为中心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也就没有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应该尊重个体,保护个人应有的权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个人又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融化于社会之中,才能正确发挥作用,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国家社会又高于个人。俗话说,“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因此,人们要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就不可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而是必须站在应有的社会高度,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时俱进。由此可见,愈是发展市场经济,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素质,才能更好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三)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片面理解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学会按规律办事。可是现在一些人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千方百计掩盖生活中的矛盾,宣扬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还美其名为“多栽花少长刺”,认为这样才有利“和谐”。其实,这种“一团和气”只能造成是非不分,美丑不辨,是不可能实现真正和谐要求的。“和谐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在不断克服矛盾和化解矛盾中前进的。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社会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了人的更好生存与发展,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首先着眼于人,注意调好人的心态。胡锦涛说得好:“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把提高人的精神素质,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就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我认为有两条很重要:第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差异是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人们对待社会差异,不可仅从个人好恶出发,以一己之见而权衡一切,采取“不承认主义”,或者一见差异就当成异端,乱加指责鞭挞。过去我们有许多社会问题和纠纷就是由此而引起的。在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是不足为怪的。比如经济方面关于分配不公的问题,这确是客观存在的,许多群众很有意见,但也只能随着改革深化发展逐步加以解决,想一下子实现公平合理,那是办不到的。第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当然会吸收许多先进的好东西,同时,也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甚至有害的东西混进来,这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错误有害的东西当宝贝。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识别真假美丑的本领,要敢于和善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思想文化阵地没有真空。真理总是在与错误作斗争中发展的。
      (四)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
      现在有些人明明对某些错误事实情况很了解,心中也很有意见,可是,就是不愿意说出来,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怕别人打击报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和危害。所以,加强制度文明建设很重要。制度带有根本性。只有切实的制度保障,才会有真正的民主,才能更有利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早在1981年7月17日,邓小平即在《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中,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明确指出“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并强调“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0页)现在我们党经过3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与考验,应该说,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更高了,我们更有条件与信心治理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上一篇:人民万岁下一篇:好八连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