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期●游 记●

贺龙桥

作者:陈淀国

披着淡淡的晨雾,汽车从桑植县城开出,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行走13公里,就到了我们敬爱的贺老总的家乡洪家关。
      洪家关,多少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那一片片迎风招展的晚稻,那一株株果实累累的柚树,那一丛丛笔直挺拔的蔗林……是个景致宜人的美丽山村!弯弯曲曲的澧水支流,像条长长的飘带,从她身后缓缓淌过。河上,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瓦屋桥,火红醒目的三个大字,镶嵌在桥身木廊上:贺龙桥!
      河,不算宽;桥,也并不长;淡水季节,水中的游鱼,河底的卵石,都可看得清清楚楚。然而,在那风云变幻的日子里,它听过一次次贺龙将军率领红二军团神出鬼没打胜仗的捷报;它见过一回回反动派丢盔卸甲一败涂地的情景;它和洪家关人民一起,从身边送走亲人,踏上了万里征途。它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受过严峻的考验,在林彪、“四人帮”妖风刮起的时刻,它也在心中燃烧起斗争的烈火……这是一座革命桥,胜利桥,英雄桥!
      那还是1916年,在贺龙同志父亲贺士道老人的积极倡议下,洪家关人民捐工献料,修起了这座石木结构的瓦屋桥。在坚固的石礅两端,屹立着昂首远望的石狮子,如同忠诚的哨兵一样,守卫在桥头。当时,它是连接桑植内外、通往湘鄂川黔的交通咽喉。南昌起义后,贺龙同志奉党的指示,回湘鄂西开辟革命根据地。1928年春,他和周逸群、贺锦斋等同志,就在这座桥头,组织家乡人民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举起大刀梭标,打土豪,分田地,使斗争的烈火,在洪家关一带熊熊燃烧起来。这一壮举,吓坏了反动民团头子陈策勋,他纠集匪徒千余人,进犯洪家关,扬言要斩断“龙脉”,放火烧毁这座桥。然而,英雄的洪家关人民是吓不倒的,征服不了的。很快,乡亲们又在原桥石礅上架起了便桥。五年,整整五年里,贺龙同志率领的红二军团,一次又一次从桥上通过,转战在湘鄂川黔。
      1935年11月,这是洪家关人民永远难忘的一个冬天啊! 男女老少,敲锣打鼓,捧着香甜米酒,举着糯米粑粑,一张张深情的脸上,挂着泪珠,从大清早就聚集在桥头,送贺龙和任弼时同志率领的英雄红二、六军团,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在贺龙桥南2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贺龙同志的旧居。可是原来的房屋、院墙、树木,早被国民党反动派毁掉了,仅剩下的一点残墙断壁,又让林彪、“四人帮”挖得只砖片瓦不留。直到毛主席、党中央为贺龙同志恢复了名誉,才将旧址原貌重新修复。
      在“贺龙同志旧居”的匾额两侧,“忠诚的战士,光辉的一生”十个醒目大字,更加激起人们对贺老总的深切怀念。院内栽着一棵棵青竹、翠柳、碧桃和高高的柚子树。中间是栋三间的普通平房,贺龙同志和他三个姐姐、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就出生在这里。贺龙的青少年时代也是在这里度过的。屋子里的墙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献身革命的几位亲人遗像。1930年5月,父亲贺士道和弟弟贺文掌,去澧州购买枪支弹药的途中,被反动派杀害;1933年4月12日,二姐贺五妹在湖北鹤峰遭敌袭击,壮烈牺牲;大妹贺满姑,1928年参加革命,任游击支队长,在桑植、大庸、永顺、龙山一带打击敌人,这年六月,在永顺与敌激战,弹尽被俘,惨遭毒刑,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32岁。贺龙同志一家,是革命的一家,英雄的一家!
离开贺龙桥,穿过热闹的洪家关小镇,沿着田垅阡陌,来到了老赤卫队员韦老爹家。老人今年93岁了,穿着一身黑条绒上衣,白底黑面新布鞋,头上包着青帕,捋着花白的长胡须,正摇着睡车,哄重孙入睡。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讲起当年贺龙的故事,眉飞色舞。
      贺老总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事迹,是脍炙人口的佳话。韦老爹曾和贺老总一起参加过这一壮举,忆起几十年前这段战斗生活,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芭茅溪是桑植去湖北的交通要道,长长的澧水从这流过,两岸全是陡峭的大山。当时,穷人吃点盐巴难上难,要用一斗米才能换到一斤盐,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不辞艰险,跋山涉水到四川巴东一带买盐。伪政府见有利可图,便在芭茅溪设了个盐局,明目张胆地规定“三抽一”的税,实在令人无法忍受!1916年农历2月14日,贺龙带着韦老爹等20多人,举着菜刀,扛着“齐眉棍”,一夜走了90多里,来到芭茅溪。机智果断的贺龙,兵分三路,一路冲大门,一路堵后门,一路由他自己率领闯进屋里,夺枪抓人。韦老爹就是和贺龙一起,手持明晃晃菜刀,神不知鬼不觉地杀进敌穴。敌人一听是贺龙,一个个吓得魂不附体,乖乖地缴了械。有个顽固分子顽强抵抗,贺龙毫不留情,一刀砍去,这狗东西顿时见了阎王。他们缴了伪税警的枪,烧了盐局的所有单据,当即打开仓门,把所有盐巴统统分给了穷苦人。
      第二天,整个芭茅溪沸腾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动人事迹,很快在人们中间传开了。
      赤溪河一仗,是红四军在湘西的第一个大捷,我们早就断断续续地听到过,这次由身临其境的老人讲起来,觉得格外亲切,格外过瘾。
      那是贺老总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后,回到湘西的第二年夏天。红四军来到桑植一带,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队伍,给灾难深重的贫苦农民带来了翻身的胜利喜悦。这下可把湘西“剿共”团防司令向子云吓坏了,他立刻派遣3000人马,像一群野兽一样,直朝桑植扑来。那时,红军长短枪全加起来不过300支,重兵压境,怎么办?多少双焦虑的目光,一起集中在贺龙身上。沉着冷静的贺老总,习惯地衔着烟斗,深思着。最后同大家一起商定:在“巧”上下功夫,用小诱饵,钓大鱼,牵着向子云的鼻子到我们的“圈套”里来!果然,狂妄的敌军钻进贺龙早就布置好的圈套,红军从天而降,打得敌人一败涂地。向子云慌里慌张抓住一匹骡子的尾巴,跳下河去,结果,活活淹死在波涛滚滚的赤溪河里……
      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威风,打出了锐气。贺龙的名字,也像三月春风一样,吹进了湘西人民的心里,一个个乐开了花。
      在洪家关的访问,是永生难忘的。当我即将离开这块英雄的土地时,忽然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
      要吃辣椒不怕辣,
      要当红军不怕杀,
      跟着贺老总闹革命,
      砍掉脑壳只有碗大个疤!
      循着歌声转身望去,是一队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一看到男孩子头戴那灰色八角帽,令人立刻联想到贺老总红军时期那张亲切的照片。
      依依不舍地告别洪家关时,我又停住脚步,深情地向远方望去——只见那巍巍贺龙桥,在一片金色的霞光里,像是一匹骏马奋蹄向前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