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期●随感录●

“有求必应”才能“一呼百应”

作者: 汪长纬


一位当县委书记的朋友和我聊天时说,他的最大苦恼是县里一些明明很好的决定,但执行起来却总是被大打折扣,有的甚至遭遇群众或明或暗的抵制,心中常常为此感到郁闷。其实,撇开其他因素不谈,这位书记的话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领导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问题。

实际上,任何一个地区和单位都需要凝聚起广大群众和全体员工的意志,才能众志成城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所以,主政者莫不希望“一呼百应”,上下齐心协力地共同奋斗。但是,这个“一呼百应”常常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平日里领导层对群众呼声的“有求必应”。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吴慧芳的事迹。这位浦东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党委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面对开发区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的境遇下,凭着一股特有的执拗,主动帮助企业调解劳资纠纷,以“有求必应”的作为赢得了“一呼百应”的地位。吴慧芳的秘诀在哪里?她有求必应地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劳资纠纷,就是真正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正是,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百姓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百姓心中就有多重。

如今有些地方和单位,干部和群众常常“扭着”,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甚至你越这样说,我偏不这样做。究其缘由,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群众要办个事,门难进,脸难看,求爷爷告奶奶,还被一些人推来推去地踢皮球……如此这般,公信力和服务承诺已大打折扣,还要求人家对你“一呼百应”,岂不缘木求鱼?从这个角度讲,凡响应者寥寥的地方,大抵能从领导者身上找到原因。

俗话说,行得春风,才有夏雨。这个“春风”,就是“群众有所求,我必有所应”,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闻风而动;这个“夏雨”,就是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知、赞成和拥护,就是对政府各项号召的积极响应和切实的行动。

课堂上,有了师生的互动,这个课才能入耳入脑;报告会上,有了讲演者和听众的互动,这个报告才会受欢迎。其实,群众的“有求必应”和干部的“一呼百应”,也是一种互动,这是一种更高层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社会互动,这种互动的真谛,就是干部要以自己的诚心换得群众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