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期●散 文●

那年,黄鱼汛大发……

作者:胡士弘


   
  1953年初,我们这支前身为新四军浙东纵队的部队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不久,便开赴浙东前线,担任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任务。我也就在这时来到了这支部队。
  我对这支部队心仪已久。差不多从记事起,我就知道在我们家乡有这么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我是伴随着她的威名与战斗故事长大的。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既崇高又神圣。我从她身上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抗日战争,也认识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与民族。我能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心中感到万分荣幸。
  更令人高兴的是,这支部队虽经千万里征战,生活节奏和工作旋律却仍然保留着吴地越乡、摇船采桑的韵味。比如伙食,就很对我的胃口。同在老家一样,伙房里米饭飘香,小白菜炒得又绿又嫩,菜盆里经常有爱吃的鱼虾海鲜,司务长还时不时地弄点咸鱼鲞、梅干菜之类调调口味。
  鱼,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历来与熊掌并列为美味佳肴中的上品,我们江浙人也总是百吃不厌。
  我们部队到达时,正巧赶上春夏时节舟山渔场黄鱼汛大发,出海的渔民一个个满载而归,一艘艘渔船成了一座座“金山”。新鲜的舟山大黄鱼啊!要是拿到现在,渔民们早就笑逐颜开了。然而,那时的渔民面对金灿灿的满船大黄鱼,反而愁眉不展了!他们愁的是海路不通,渔货卖不出去。
  以前渔民们打回来的大黄鱼,主要销到上海水产市场。当时舟山群岛虽然已经解放,但周边沿海的许多岛屿还是被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着。前往上海必经之地的杭州湾和长江口,恰恰成了国民党飞机、舰艇和残部的重点封锁目标。差不多每天都有来自大陈岛国民党的海军舰艇在那里游弋,渔船不时地遭受来自台湾敌机的轰炸和袭扰。盘踞在小岛上的敌军见着渔民满载而归,不是炮轰便是枪击,或者连人带货一股脑儿掳掠而去,渔民的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海路不通,这可愁煞了众渔民。眼看着夏日来临,天气越来越热。鱼货一旦腐烂变质,就会变得一钱不值。那时渔船上还没有制冷设备,为了保鲜,顶多底舱里备了些冰块。但几天放下来,冰块也融化了。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就地推销,就地消化。可是就地根本卖不动!解放不久的沿海居民,生活不安定,有口饭吃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有钱买鱼吃!?
  眼看着金灿灿的大黄鱼一天天腐烂变质,渔民们都心疼得寝食难安,欲哭无泪。
  他们的困难很快让前线部队知道了。军首长们急渔民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立即向各部队发出通知,要求各伙食单位迅速掀起“买爱国鱼,吃爱国鱼”的热潮。
  副军长黄朝天将军还亲自出马,到前线部队动员教育,督促检查,大讲吃爱国鱼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对于巩固海防、顺利开展解放沿海岛屿的斗争和融洽军民关系的重大意义。
  吃鱼还要别人动员。这真是天下奇闻!但这“奇闻”在当时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想当初,我本人也以为上级对这事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谁不喜欢吃鱼啊!吃金灿灿、香喷喷的新鲜舟山大黄鱼,更是一大口福,人人求之还不可得哩!难道还需要反复动员吗?!
  再说,前线部队有那么些指战员,又大都来自江南鱼米之乡,都是见到鱼没命的人,有多少黄鱼还愁我们吃不了呢!
  哪里晓得人的肚皮真是犯贱,几天黄鱼吃下来,却个个倒了胃口。开饭时走进食堂,一见到黄鱼,人人便叫苦不迭。到后来,竟至一闻到鱼腥味就作呕想吐,非得班长、排长强行分配,才勉强伸筷子。大家出于组织约束,才硬着头皮不得不往嘴里送。
  不过,鱼吃多了脾胃不适,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是不能单纯靠动员说服所能解决得了的。不得已,只好如实向上级反映。
  但从此,解放军爱民惠民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的良好印象,却在沿海居民、特别是渔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在一年后的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沿海渔民踊跃出船出人。他们冒着炮火积极支援前线,有的英勇负伤,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唱响了一支军民同舟共济的胜利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