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期●青少年绿洲●

恩师帮我选志愿

作者:刘 卫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在黄老师等班主任的率领下,经过拼搏,包括我,县一中四个重点高中班有83名同学过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喜讯传来,校园内外为之振奋。
从县教育局打听到划档的分数后,只有一名同学能报北大或清华,20人可上重点大学,剩下的能读普通院校。因考上的同学占应届高中生的比例不大,校领导特别重视,把班主任召集在一起,叮嘱他们为每个考上的学生把好填报志愿关,争取被合适的学校录取。

那天,黄老师把我们上“三档”分数线的同学叫到办公室,逐个交谈,条分缕析,挑选学校。第一次填志愿,我们有些懵懂,家长心里也没有谱。

黄老师让我把一所经济类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填为第一志愿。他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后国际贸易的人才肯定吃香。当时,因为爱好文学,我想报中文专业。黄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眼光要放长远些,爱好不可冲断“主业”。你的英语有些底子,以后学这个专业不会感到吃力。把它当首选,我笃信你能被顺利录取。接着,他又根据其他几个同学的考分和特长,分别帮他们选取了中文、化工、公路工程等专业。

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我们班的同学第一志愿被“腾空”的最少,家长和老师都对经验老道、富有远见的黄老师产生了敬意。

入学后,果如其料,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在班里领先。虽然商品学、进出口业务、国际商法等科目以前没接触过,但因为语文基础好,触类旁通,学起来也如鱼得水。大学毕业后,此专业人才稀罕,好几家国企来学校提前预定。

上班仅一年,由于“学历高”,我很快成为业务中坚,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部门经理。以后我又参加广交会,出口推销,担任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其他几个同学也因专业选得好,参加工作后,分别成了大型企业的总工程师和大学教授等。

十年寒窗,一朝考取大学,只能说定下了大半个终身,而填报志愿是道坎。在当时信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黄老师能看得那么远,因人而异,帮他的每一个学生精心选准志愿,多少年来,我们对他的睿智和惜才一直深怀敬重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