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将军书画家”景在平
大仁如山,故仁者乐山也 景在平书
前不久,《景在平爱心书画艺术全国巡展》,在上海田子坊艺术中心举办,这是景在平继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朵云轩、北京、江苏淮安、甘肃兰州的文博场馆展出之后,在全国的第十站巡展,同时也是首次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展出他的书画。
这是一个特殊的画展,首先是书画家的身份特殊,景在平是一位现役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主任、上海市血管外科系统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他是医者,但也是艺者。其次是他的艺术特殊,既用手术刀治病救人,又挥毫泼墨,自创“刀笔一线通”的书画艺术,可谓“入世一管笔、出世一柄刀”,既长悬于腕,更长悬于心。再次是他的创作用途特殊,他的作品不是为了博取名利,而是在陶冶性情之余,更将书画义卖所得用于免费救治心脏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用刀和笔述说着医者心系患者之大爱,艺者道通天地之大美。因此,景在平日前被评为“第四届感动上海十大人物”。
在田子坊艺术中心,笔者看到景教授展出的近40幅自创书画,每一幅都是大气磅礴、一气呵成、铁钩银划、龙飞凤舞,具有很深的功力和独特的创意。据景教授告知,他的书画是从刀法中悟笔法,从手术影像中悟墨法。他觉得,手术用刀和泼墨用笔是相通的,都是靠悬腕之力完成的,手术是在大红大绿中创生,笔墨是在大黑大白中创美,可以说是刀笔相通悬腕同,一线贯通刀和笔。
景教授说,两者不仅相通于起,更相通于止,水墨知水而知山,手术知止而知山。用刀和用笔之间还相通于“不期然而然”,即创作中的或然性与偶然性,笔墨与手术在最高境界的就是这种无意与偶然,如同两者都相通于诗魂。如景教授曾在为济南某患者的一次夹层动脉瘤的手术中,偶然想起了南宋诗词《忆秦娥?花深深》中的“闲将柳带,试结同心”,解决了手术中的技术问题,成功救治了患者,获得了满堂喝彩。
景教授从医已有40个春秋,而其艺术生涯却长达近50年。自2011年以来,他将义卖字画所得360万元捐赠给了12位患者,可谓宅心仁厚、功德无量。他那高风亮节的品德、行云流水般的创作,得到了军内外领导和书画界同仁的高度称赞。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他题词:“创新为魂”。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书赠他“治病救人、无上光荣”的题词。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赞扬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琪认为他的作品“入馆以藏、入史以传”。他的书法作品还入选《二十世纪名人书法大成》,画作《古树云山听松声》被匈牙利国会大厦收藏。
知名艺术评论家喻军认为,景教授的画又不类传统笔墨的表现手法,而更近似于实验水墨和前卫水墨。这样的创作样式,十分注重在画面形成过程中的偶然性、生发性或曰非刻意性。图式、布局、空白处理全凭作者的临场发挥以及和材质之间所达成的默契程度。然一山一石,看似随意,却渗透着苦思;一笔一划,形同墨戏,却饱含着激情。不少作品,尺幅虽小,却显得小中见大、空灵玄妙。看景氏山水,没有脱离传统水墨样貌和审美标准,其内在精神仍然是一种对传统文脉的礼敬、追随和学习。其书、画结合及诗句题跋的基本创作样式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不同之处在于,景氏山水是在传统山水画的审美基础上,试图更多地摆脱它的技法束缚和“三远”构图,以抽象涵盖具象,以无法生有法,以概略弃繁复,以“位置经营”打破常规章法。
景在平教授有他的书画工作室,那就是在徐汇区天钥桥路上的“美景轩”,劳作之余,他与他的团队和书画界的同仁在此谈诗论文,切磋技艺,俨然成为一个小型艺术沙龙。2013年5月《景在平清墨逸笔写意山水书画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陈良杰在《序》中写道:看过景在平教授的画稿,我惊讶于其出人意料的专业水准、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深邃悠远的思想内涵。景在平教授从刀中悟笔,刀笔相通,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创”字;从笔中悟刀,天地精神,书出了一个浓浓的“新”字。“创新”正是他所追求的学问之本。他的书画,不仅好看,而且耐看,别具一格,自成一派。
“将军本色是诗人”,景教授对自己的艺术境界有更高的追求,他把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一副对联“推翻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作为座右铭。是啊,他的手术刀为无数病人游刃有余地开扩心胸,他的翰逸神飞的笔墨又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开拓眼界,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