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期●老区采风●

“小雁荡”巨变

——四都乡新农村建设侧记

作者:鲍如呈

四都乡地处浙江省乐清市域中西部,是浙南革命游击纵队的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北雁荡山脉与中雁荡山脉间谷地,境内山脉蜿蜒,迤逦起伏;杨溪、梅溪两大溪流贯穿乡境,素有“小雁荡”之美誉,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老区山乡。由于受地理位置、生存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原来是个典型的脏、乱、差、穷山村,就连四都乡的男青年找对象也是个大难题。有一个顺口溜这样说:“养囡嫁四都,吃的蕃芋丝,配的咸菜卤,一生苦得死。”

  致富先从修路起

      “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四都乡党委、政府从抓交通道路建设入手,编制了《乐清市四都乡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按照各村地形地貌不同特点进行编制,突出各村特色。在乐清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拨巨款扶持山乡老区建公路,使四都乡实现了跨县(永嘉)和村村通公路的愿望。2005年该乡充分利用上级的拼盘资金6241万元,将全乡现有公路改造成硬化水泥路面,并对全乡60.2公里道路网进行调整、拓宽、改建。环乡大道北连330省道,南接104国道,形成一线串珍珠式的“申字”型的交通公路网。这些交通项目的建成,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多种经营走上致富快车道

  路修成了,四都乡党委、政府在确保农田、山地、环境和水域等方面的前提下,通过政策优惠、资金帮扶等形式,鼓励农民进行承包山场、土地和水域,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鼓励本乡人出外经商办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全乡经济迅速发展。四都人狠抓内功,把丰富的天然资源转化成有形的经济效益,使这些天然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四都人从实际出发,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搞绿色经济致富。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促进产业的开发和生产。四都农业综合开发场的“鹏翔”牌土鸡,樟岙的畜牧养殖场的杂交乌猪,还有杨梅、猕猴桃等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其中土鸡荣获2004年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金奖。

  其次,通过政策优惠、资金帮扶等形式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高效农业和无公害绿色农业。四都乡共发展了千亩以上无公害茶叶、果树等基地4个,百亩以上稻田生态养鱼、莳药、绿色雷竹笋等基地13个,各种专业户52户。重点扶持四都农业综合开发场等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鹏翔”牌土鸡,年销售量10多万羽。同时,鼓励农民专业户种植蔬菜、水果、药材等,还在斜坡上开垦荒地实行退耕还林1000多亩经济林,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功能,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30元。目前,全乡有4270多人在外经商办企业,2005年经商总收入3791万元,其中柏岩村民们经商收入760多万元。他们的收入成为一股经济巨流,迅速带动了四都经济的发展,成为全乡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美化家乡,旧貌换新颜

  四都乡顺应农民“求富、求乐、求美”的需求,立足山区的实际,结合乐清市“文明百村”、“旧村改造”等工作部署,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进行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工作。

  通过改水、改厕、改电、改路、改善居住环境及绿化村道等改造工作。全乡拆除露天坑、路边坑1568眼,新建生态公厕26座。在乡总体规划下,统一安排旧村改造规划,如陈坦村,在方圆几十里地范围,素有“陈坦巷弄,蒲岐鱼童”俚语,形容巷弯小,路多而乱的状况,外客进入村,往往如入迷宫,不知去向;每逢下雨条条沟渎污水横流,行人难走。在旧村改造中,拆掉96间旧屋,重建新房381间,沿梅溪边安排建房100多间,村内设计“井”字街道,进行有序建设。如梅溪村,村口设有“状元坊”,通村大道两旁的仿宋古建筑,村内共建新房740间,其中别墅6座。与永嘉县咫尺相邻的玛瑙村,沿溪两旁建160多间新房,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环境。乡政府采取自筹资金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利用省市“拼盘资金”优惠条件,累计投资1.0635亿元用于交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4个千亩以上生态农业发展基地,建成梅溪村400立方米还田示范工程;樟岙村建成400立方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还田示范工程;建成陈坦村400立方米沼气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建成双尖凤村40000立方米卫生垃圾填埋场,并推广养猪场建立沼气池,实现了生态平衡、美化农村。

  四都乡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全乡“三无”老人和“五保户”的住房困难,由乡政府投资200万元兴建“四都乡敬老院”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理想。

  目前全乡基本上达到“五个一”(一户一套房,一套家具,家家至少一部电话,掌握一门农业技术,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厕所),村村达到“五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和一室一场一栏(文化广播室,体育娱乐场和对外宣传栏),彻底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条件。

  绿意盎然的生态四都

  四都乡四年来,累计迁移了2400多对椅子坟地并使其变成生态墓区,彻底根治青山“白化病”,又在新迁点开展植树绿化,视野环境得到改善。乡政府还与民营企业结对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建立还林复绿协调小组和护林员专业队伍,种植了一大批阔叶林,改善林种结构。各村农户家还种植小果园,一绿化了环境,二增加了农户收入,三加强了水源保护和水流域治理工作。该乡还出台一系列环保奖励政策,调动各村和企业单位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目前四都山乡,森林覆盖率达70.5%,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利用历史景观  开发红色旅游

      四都乡原是浙南游击纵队根据地,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战斗、工作和生活,留下的诸多革命史迹,如策划浙江保安四团“虹桥起义”,活捉“乐清城北二王”,攻打白石镇和解放虹桥等。此外,还有29位烈士的热血洒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四都乡建成樟坑田烈士陵园和纪念馆,成为后辈学习前辈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传统革命教育的好地方。

  作为南宋开科状元、政治家、诗人王十朋的故乡,这里拥有许多与王十朋有关的人文古迹。为此,该乡以梅溪文化特色创建为载体,加大了对王十朋古迹的开发宣传,修复了王十朋墓,兴建了王十朋纪念馆。目前,王十朋旅游景区已基本形成。同时,乡政府还结合该乡境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奇峰怪石、潭瀑景观,编制成旅游景点分布图,逐步开发。2005年,旅游观光人数达3.6万人。

  今天,当我们走进四都,通乡大道两旁绿树成荫,靓丽的村容村貌,赏心悦目的好山好水和农家好生活,怎不令人动容?四都乡成了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